道路曲折艰辛,结局美好光明。SDR的货币篮子看似无形,实则入篮不易。数年中,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为人民币顺利入篮一步一步扫清障碍。尤其是过去一年里,沿着IMF给出的“路线图”,中国央行在市场准入、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加强透明度等四方面进行了高质量、高密度的改革,最终达标。IMF副总裁朱民评论说:“我们要给予中国央行领导人高度的赞誉,特别是周小川行长,这给IMF执董会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他们有勇气推行改革,为人民币争取SDR篮子货币的地位,因为最终的结果当时仍是未知的。”
在周二的央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易纲用“喜悦、平静、谦虚”6个字来概括当下的感受。易纲表示,人民币加入SDR利在长远,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特别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肯定。加入SDR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从评审一开始,就抱着平常心来对待。这份平常心来自对扎实工作的自信,来自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他同时提到,中国和世界上成熟市场的差距仍比较大,因此要虚心地向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学习,借鉴一切好的东西。
“好大学”和“好生源”相得益彰。一方面,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被带到了世界金融舞台的中心,其可自由使用、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稳定性得到世界的认可。另一方面,人民币的纳入将使SDR货币篮子更加多元化,也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货币,有助于提高SDR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这不只是IMF和中国的双赢,世界经济也将受益。较为稳定的国际货币市场环境,能让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少“受伤”,尤其是国际主要货币政策调整对经济带来的输入性冲击。
当然,拿到SDR“录取通知书”并非一劳永逸,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储备货币之一,仅仅算是成功的开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放慢,人民币这个“好学生”,在今后的国际化征程中,还有多场重要的考试等待赴考。 首席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