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数据为百姓造福,上海做到了哪些?
张炯强
  未来的百姓生活,必定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其实眼下,大数据已经悄悄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前,在闵行区上海云部落TMT产业园的TMT指数信息发布会上,上海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为公众解读:大数据为百姓造福,上海已经做到了哪些?

  首先是医院

  目前,上海把所有甲级医院互联互通介入200多个系统,介入终端数以万计,门诊、住院、检验检查等各种信息囊括其中。这个联网里覆盖很多的人群,有近4000万的患者,其中,有2425万上海常住人口,同时包括1000多万外来人口。以此为基础,上海正在建立市民健康档案。这个大数据完全建成之后,上海市民能够从挂号到就诊、从取药再到服药实现全程有效的衔接,实现区域的医疗协同,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大数据医疗平台应用后,市民在就医过程中常见的诸如重复用药、多次检查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其次是交通

  今年12月1日起,上海市民可以开始智慧城市体验。其中一个就是上海公交的APP,市民拿出智能手机,可以看到300米或者500米半径范围之内有没有适合的公交线路,还能看见这辆公交车的班次、多久能够到达。据介绍,上海正在构建“上海停车”的数据平台,能够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找到比较好的停车位置。

  邵志清同时表示,眼下大数据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隐私保护,最根本的是法律,但是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安全问题怎么做呢?传统的思维方式就是用正面的清单来命名哪些东西应该是可以开放、哪些东西是要授权的、哪些东西是不能开放的,比如基因、疾病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就不能采集;还有一些数据涉及商业秘密、国家机密,也不能泄露出去。

  邵志清认为,创新的方法可以以负面清单取代正面清单,这样,对于需要预防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尽早介入,其他信息则可以放开到底,从后端的处置变成前端的预防,更有利于大数据发展也有利于监管。

  大数据时代还有一个数据资源有效利用、转让的问题。邵志清认为,政府的资源内部要共享,有些数据可以对外合规依法开放。将来,如果有人愿意买卖数据资源的,就应该设立交易场所。现在,上海正在设立数据交易中心。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金融城周报/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上海物业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2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汇市
   第B16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人物
   第C04版:展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小物
   第C06版:众创/国家艺术杂志
   第C08版:众创/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10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专版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夜光杯
   第C16版:阅读/连载
中国TMT产业指数白皮书在沪发布
大数据为百姓造福,上海做到了哪些?
同济发布最新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单
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发布
中欧成立创业实验室
新民晚报陆家嘴金融城/中国商学院B03大数据为百姓造福,上海做到了哪些? 2015-12-05 2 2015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