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新民环球/媒界
     
本版列表新闻
终端机遭遇银行联手竞争 银行家又成信息服务重心~~~
终端机遭遇银行联手竞争 银行家又成信息服务重心~~~
终端机遭遇银行联手竞争 银行家又成信息服务重心~~~
终端机遭遇银行联手竞争 银行家又成信息服务重心~~~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终端机遭遇银行联手竞争 银行家又成信息服务重心
彭博模式:掌门归来回原点
张代蕾
■ 布隆伯格告别纽约市政厅之际,外界纷纷猜测这位年逾古稀但气场依然强大的老人可能会在美国政坛更进一步。然而沉寂一年,布隆伯格却意外选择回归彭博社 图GJ
  当了12年纽约市长的迈克尔·布隆伯格卸任之后,于去年9月重返自己一手创办的彭博社,再度执掌这艘传媒业大船。一年多里,他更换部门主管,大批裁减记者,压缩新闻报道业务,强调为传统金融业客户服务。不难看出,布隆伯格有意扭转自己“缺席”期间的运营模式,试图把彭博社带回创建之初的老路上。

  创始人撤换管理者

  此前12年间,彭博社先后交由彼得·格劳尔和丹尼尔·多克托罗夫管理。这两人皆是布隆伯格的心腹,前者曾是投资银行家,后者则是布隆伯格多年副手,曾任纽约副市长6年。

  这期间,彭博社的新闻业务经历了一段辉煌扩张期: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媒体办事处,聘用两千多名采编人员;位于纽约的总部从《华尔街日报》等主流报业高薪挖走多名“明星记者”;收购《商业周刊》;涉足法律和能源信息领域;媒体形式更加丰富,囊括了电视、广播、杂志、手机、网络。

  报道业务的扩张得益于布隆伯格多年前栽下的一棵“大树”——“彭博终端机”。终端机提供详尽的金融数据信息,吸引大批有钱用户,为彭博社带来丰厚收益。这些收益确保记者编辑专心提供有品质的新闻报道;反过来,优秀的新闻报道则巩固彭博社的声誉,让终端机用户更有信心、更忠实,情愿每年支付2万美元购买资讯。

  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这种独特的“彭博模式”实现了新闻报道和金融服务的良性互动,有效满足各方需求,称得上媒体行业发展典范。然而,随着布隆伯格归来,“彭博模式”开始向原点转向。   

  人事变动首当其冲。前首席执行官多克托罗夫宣布辞职;担任新闻主编25年的马修·温克勒被撤换;数名高层主管离开彭博社;仅去年9月份,80名记者被裁员。

  多克托罗夫称,自己不顾布隆伯格挽留执意辞职,是希望更多投身公益事业。不过,在布隆伯格决定重返彭博社之际,多克托罗夫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带着“古怪的微笑”说了这么一段话:“迈克尔对彭博社而言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创造了这个世界,定下‘十诫’,然后消失了。如今他回来了。一旦神归来,一切将会变化。”

  新闻削减网站缩水

  新闻业务部门的变化来得最迅猛。布隆伯格请来大名鼎鼎的约翰·米克尔思韦特出任彭博社新主编。米克尔思韦特在英国《经济学家》当了9年主编,这本杂志是布隆伯格的最爱。

  米克尔思韦特上任几周后,给新闻编辑部门的同仁发了一封长长的电子邮件。内部人士说,米克尔思韦特在邮件中说,彭博社需要把重心转回到传统的金融用户身上,而这些用户不喜欢“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阅读长篇大论的新闻内容上”。彭博社将不再需要教育和体育新闻。他指出,彭博社业务的关键词一直是“资本编年史”,“因此,如果你对人们如何挣钱毫无兴趣,对会挣钱的人嗤之以鼻,彭博社恐怕不是你该待的地方。”

  彭博社内部人员解读说,这意味着今后的主要报道方向将是为终端机用户量身定制的新闻资讯,不再面向更广泛的普通受众。

  网络业务也面临“缩水”。传闻在一次与亲信顾问开会时,布隆伯格问道:“我们要一个网站干吗?”不久后,彭博社网络部门主管乔舒亚·托波尔斯基辞职走人。

  普利策奖不受青睐

  事实上,对于彭博社的业务发展方向,内部一直存在不同声音。不少人认为,终端机业务如此辉煌,没有必要分散精力做大新闻报道业务。新闻报道获奖或许可以提升虚无缥缈的影响力,但对吸引终端用户并没有多少帮助。  

  “有人不想扩张,认为我们只需要主体业务,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名前高管说,“我们靠商人挣钱,而影响力来自那些商人。” 

  这或许正是布隆伯格本人的心声,而他对此毫不掩饰。今年4月,彭博社首次成为美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得主,记者扎卡里·米德尔因披露大量美国公司如何逃税、分析立法和监管为何难以阻止此类问题,获“解释性报道奖”。  

  据称,获奖消息传来,米德尔在彭博社总部大楼的办公室里被同事们团团围住,接受祝贺。现场唯一无动于衷的人是布隆伯格。他和主编米克尔思韦特均没有出席颁奖仪式。随后在公司内部举行的庆功宴上,布隆伯格也没有露面。对于这次获奖,布隆伯格本人从头至尾没有公开发表评论。“过去一年里,彭博社内部发生的事情让我感到悲哀,”前文化新闻编辑杰里米·杰勒德说,布隆伯格推行的改革是“对新闻工作的打击”。

  另一名没透露姓名的前编辑说,彭博社正加速偏离公共新闻报道领域,“退回到它过去的地盘:银行家的业务通讯”。

  银行图谋取代彭博

  一名与布隆伯格私交不错的彭博社老员工告诉德国《明镜》周刊,布隆伯格试图扭转彭博社发展模式,原因之一是对过去12年里公司的变化不满意,“他感觉丧失了对自己毕生心血结晶(彭博社)的影响力”。

  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彭博终端机如今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终端机是布隆伯格的“心血之作”,其金融信息数据及时、分析权威、交易聊天系统便捷,多年来已成为银行家、交易员办公桌上的“标配”。终端机30多万用户遍布全球,贡献79亿美元收入。   

  然而,2013年彭博“偷窥门”事件引发业界哗然,众多用户开始对信息安全感到担忧。去年,高盛联合摩根斯坦利、汇丰等14家华尔街巨头,开发出一款名为“交响乐”的金融交易即时通讯平台,欲与彭博终端内置聊天系统一争高下。今年9月份,“交响乐”已正式启用,收费标准为每月15美元,远远低于彭博终端机。

  知情人士说,高盛有意最终推出一套功能完备、可彻底取代彭博终端机的终端系统,为此已邀请多家银行参与研发,每家银行各投600万美元左右。今年底,谷歌公司加入这一项目的投资队伍。 

  对布隆伯格而言,这意味着彭博终端机前途未卜,终端机带来的丰厚收益也可能岌岌可危。

  一名彭博社前高管说,布隆伯格之所以压缩新闻报道业务,就是担心网络、电视提供的免费资讯越多,掏钱购买终端机服务的用户就越少。“他准备牺牲一切来换取终端机的成功。”     张代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媒界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彭博模式:掌门归来回原点
遣散费创建公司 开发彭博终端机
记者涉嫌泄机密 引发银行来调查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媒界B03彭博模式:掌门归来回原点 2015-12-17 2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