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日蔓菁
朱秀坤
  文 / 朱秀坤

  最初吃到蔓菁,在山西大同一战友家中。寒冬里,酒席上,浅浅一碟,象牙白,切成细细的长条,点缀些艳艳的红椒丝,养眼。尝一口,清,脆,嫩,微微的甜,极是爽口,似乎能听到积雪压断翠竹的声音。止不住又尝,有些酸,却酸得好,开胃。凉丝丝的,一股清香自舌间弥散开来,真好!问是什么?主人笑道:“不过是家常咸菜——菘根啊,醒酒的。你爱吃,装一袋回去就是。切成丝,浇点香油就成,喝粥最好。”

  过后几天,我每天切一块菘根,细细咀嚼它的清脆与酸甜,两碗白米粥呼噜呼噜就下了肚,吃罢,捧一册旧书,马上便能体会到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知足与幸福。

  在晋北的那几年,连队里也吃过蔓菁的,蔓菁就是腌制菘根的原料,也叫芜菁、苤蓝、九英菘,《诗经》上则名为“葑”,泡成咸菜就成了菘根,从古雅芬芳的诗书中走进了市井百姓的餐桌。

  蔓菁的吃法也多,可凉拌,可清炒,可腌渍,佐粥佐饭皆好,最是寻常人家的普通蔬菜,有诗云:“最高峰顶有人家,冬种蔓菁春采茶。长笑江头来往客,冷风寒雨宿天涯,”春天采茶,冬种蔓菁,相比那些奔波江湖夜宿风雨的浪子,这样的日子也堪可安慰了。

  在连队时,我是见过蔓菁的,碧玉一般青翠,扁圆,极类冬天取暖用的汤婆子,更厚些,直径小上一半,缩小成袖珍型,就像家乡的荸荠。生的也可以吃,像萝卜似的,微辛,无渣。削了青皮,白白嫩嫩的,切起来“咔嚓咔嚓”响,可见其新鲜与清脆,直接下锅爆炒,多淋些油,盛出来,吃一口,粉嘟嘟的,极是下饭,比土豆丝味道要好得多。也可切成小块,红烧肉,味道与萝卜烧肉差不多。但我以为,最妙的做法还是凉拌,切得细细的,精盐稍稍浸渍一下,去其辛辣味,吃时,洒点醋,格外清嫩,爽口,脆生生的,有一股扑鼻的清香,像咀嚼着年轻。

  据说蔓菁还有一别名叫诸葛菜,明张岱在《夜航船》中亦记载:蜀人呼之为诸葛菜,其菜有五美——可以生食,一美;可菹酸菜,二美;根可充饥,三美;生食消痰止咳,四美;煮食可补人,五美。故又为五美菜。

  离开晋北的那所军营多年了,在南方的家乡,再没尝过清脆鲜嫩的蔓菁,这样一个寒雨敲窗的日子,还真有点儿想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媒界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冬日蔓菁
芥蓝做菜味道美
药膳房
苏帮名菜松鼠桂鱼
巧挤柠檬汁
新民晚报好吃周刊/我家厨房B11冬日蔓菁 2015-12-17 2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