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京剧票房处处可寻,并非夸张之说。
按行业、流派、小区形成的票社屡见不鲜;公办、民办组建的票房也毎区皆有。但以家庭组建的私家票房,却是屈指可数了。
伟民票房,就是其中之一。票房主人诸伟民,高级西点师,著名京剧教育家卢文勤先生的入室弟子,1965年拜师卢文勤,1963年至1965年其间住在卢文勤老师家受教。
诸伟民2006年退休,因喜爱梅派,2008年,就在自己家里组成了一个志同道合、流派专一的梅系京剧沙龙,迄今已经有八年多历史了。
每周二上午,风雨无阻,发烧友会从奉贤、闵行、浦东乃至外地聚会古美社区的诸宅,拉琴吟唱,其乐融融,惬意甜心,一派盎然。吟唱一般从上午九时开始,吃过中饭后继续到下午四时左右结束。伴奏以三大件为主,伴奏人员不收费用,演唱者也不交费用,纯粹以硏讨学习为主旨。
沪上名琴:朱文龙、朱厚和、楼庄栋、钦文祺;申江梅票:钟元苾、朱静娴、王月明、曹晖、张慧萍、王依云等,都是诸家票房的座上客。
陈涵清、毕谷云、王英姿、陆恺章等沪上名家名票也常到诸家票房客串亮嗓。
光顾诸家票房,也首先要得到主人认可,要有学戏先要学会做人的品行,戏德兼优。
诸家票房渊源流长,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其父诸锡爵就是一位京剧爱好者。马当路的居所顺德里常常弥漫着鼓板胡琴声,吸引了许多过路者驻足观看倾听,享受国粹的盈乐。
老一辈名票:孙梦贤、梅维忠、瞿勋、名琴票项之奇之父等均是当时的骨干。古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子继父衣钵,京韵难舍,招贤纳士,自成一家,乐此不疲,颐养天年。
每周二,平阳路(现搬迁在莲花路上海花园)诸家票房是各位京迷的向往之地,他(她)们会各自携带午餐花色品种,借主人之灶,做出佳肴,目的就是希冀把美好时光拉得长些。这些视国粹为生命的忠实粉丝,把毎周二看作是欢乐的迪士尼乐园,喜盈盈来到诸家,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美餐。更可贵的是,那些老年名家名票,对年纪相对年轻的票友做个别辅导,逐字逐腔给予纠正,而且不厌其烦,其景其情令人感动。
因为家庭票房将向沪上奉献一台节目,因无正式名字,由我动议,经缪惟侠老师提名为“乐乐之家”京剧票社。众人异口同声赞同。
乐乐即快乐毎一天,谐音为“悦悦”,乐器者也,寓意双关,妙不可言。
京剧是戏迷的爱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国粹,相思乐乐,相思你我他(她)。
十日谈
京剧之家
明日起刊登一组《名人与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