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梅派家庭票房一瞥
谢润昌
  谢润昌

  沪上京剧票房处处可寻,并非夸张之说。

  按行业、流派、小区形成的票社屡见不鲜;公办、民办组建的票房也毎区皆有。但以家庭组建的私家票房,却是屈指可数了。

  伟民票房,就是其中之一。票房主人诸伟民,高级西点师,著名京剧教育家卢文勤先生的入室弟子,1965年拜师卢文勤,1963年至1965年其间住在卢文勤老师家受教。

  诸伟民2006年退休,因喜爱梅派,2008年,就在自己家里组成了一个志同道合、流派专一的梅系京剧沙龙,迄今已经有八年多历史了。

  每周二上午,风雨无阻,发烧友会从奉贤、闵行、浦东乃至外地聚会古美社区的诸宅,拉琴吟唱,其乐融融,惬意甜心,一派盎然。吟唱一般从上午九时开始,吃过中饭后继续到下午四时左右结束。伴奏以三大件为主,伴奏人员不收费用,演唱者也不交费用,纯粹以硏讨学习为主旨。

  沪上名琴:朱文龙、朱厚和、楼庄栋、钦文祺;申江梅票:钟元苾、朱静娴、王月明、曹晖、张慧萍、王依云等,都是诸家票房的座上客。

  陈涵清、毕谷云、王英姿、陆恺章等沪上名家名票也常到诸家票房客串亮嗓。

  光顾诸家票房,也首先要得到主人认可,要有学戏先要学会做人的品行,戏德兼优。

  诸家票房渊源流长,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其父诸锡爵就是一位京剧爱好者。马当路的居所顺德里常常弥漫着鼓板胡琴声,吸引了许多过路者驻足观看倾听,享受国粹的盈乐。

  老一辈名票:孙梦贤、梅维忠、瞿勋、名琴票项之奇之父等均是当时的骨干。古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子继父衣钵,京韵难舍,招贤纳士,自成一家,乐此不疲,颐养天年。

  每周二,平阳路(现搬迁在莲花路上海花园)诸家票房是各位京迷的向往之地,他(她)们会各自携带午餐花色品种,借主人之灶,做出佳肴,目的就是希冀把美好时光拉得长些。这些视国粹为生命的忠实粉丝,把毎周二看作是欢乐的迪士尼乐园,喜盈盈来到诸家,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美餐。更可贵的是,那些老年名家名票,对年纪相对年轻的票友做个别辅导,逐字逐腔给予纠正,而且不厌其烦,其景其情令人感动。

  因为家庭票房将向沪上奉献一台节目,因无正式名字,由我动议,经缪惟侠老师提名为“乐乐之家”京剧票社。众人异口同声赞同。

  乐乐即快乐毎一天,谐音为“悦悦”,乐器者也,寓意双关,妙不可言。 

  京剧是戏迷的爱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国粹,相思乐乐,相思你我他(她)。

  十日谈

  京剧之家

  明日起刊登一组《名人与名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G20在杭州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新尚
   第B02版:摩登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家装专版
二十年,怀念母亲戴厚英
我心中的玫瑰园
听琴
独享一份波澜的感受
登楚格峰
林中小湖(彩色速写)
那个早晨
梅派家庭票房一瞥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梅派家庭票房一瞥 2016-09-02 2 2016年09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