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网约车安全“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江砚
  江砚

  对于新生事物,我像许多人一样,总是抱着欢迎的态度,甚至不吝赞美之词。对网约车的态度,就是这样。最早,网约车名曰“专车”,名字听上去高大、洋气,作为乘客,乘坐体验也新鲜美好:便捷、便宜。在世界许多国家,网约车受到了出租车行业的抵制,但多数网友,是支持网约车的。在这种背景下,网约车行业在全球发展异常迅猛,其中,我们中国的发展,又几乎是全世界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万事万物,生长得过快过猛,未必是好事。网约车的管理漏洞,特别是安全漏洞,渐渐浮现出来。

  近日,有一种“幽灵车”让乘客摸不着头脑,甚至心惊胆战。不少司机的头像竟像“幽灵”一般,阴森吓人,车子还未到,就自动计费,何日结束也完全不受乘客监控。与付了很多冤枉钱比起来,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就更可怕了。一位女乘客从南京叫了辆网约车,不料被司机劫持到台州,24小时后才被警方解救。

  对网约车的安全监管漏洞,真的要说一句俗语,叫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所谓的“幽灵车”总是少数,劫持乘客的歹徒更是极个别,有没有必要这么重视呢?以我个人乘坐网约车的经验看,确实没有遇到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但是,我有一个体验可能没有人会反对,那就是乘坐网约车的感觉越来越差了,换句话说,网约车的服务水准,在直线下降。为什么?就是因为网约车管理实在太过粗放,当网约车司机的门槛,实在太低。阿狗阿猫,似乎是有辆车有本驾照,就能“网约”你了。如此泥沙俱下,原来驾车水平服务水平高的司机,甚至都不愿意再混迹于此。一个行业,没有严格的管理,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劣币驱逐良币”。

  今天网约车的乱象,正是管理松懈造成的,如果再不加强管理,那么,漏洞只会越来越大,这个市场只会越来越乱。最终,深受其害的不只是乘客,还包括正规的网约车公司和司机。因此,打造一个安全规范的网约车市场,已经不能再等了。而当务之急,是尽快明确网约车司机和车辆的资格审查责任主体,消除危害公众安全的隐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04版:上海新闻
   第05版:文体新闻/文体
   第06版:夜光杯
   第07版:夜光杯
   第08版:连载
制度创新,完善现代治理
分子机器比头发细千倍
网约车安全“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守护街头
中国福利彩票
新民晚报要闻02网约车安全“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2016-10-06 2 2016年10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