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是单细胞微小原核生物,微生物中的一大类,通常呈球形、弧形、杆形和螺旋形等。最小的细菌只有一毫米的三千分之一,最大的细菌肉眼勉强能看见。细菌无所不在:空气、土壤、水、有机物中以及生物体内和体表。有记载的细菌种类有5000多种,1998年,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学家们经研究估计出,全世界的细菌总量约为5后面30个零,其中不少寄生在人的体内和体表。每一毫升的肠内容物中生活着约1千亿个细菌,仅腋下,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上聚集着1千万个细菌。即使处在母体子宫内的胎儿也不是完全无菌的,这些细菌来自产道或者母亲(剖腹产时)的皮肤。
别看细菌只是单细胞微生物,它们中有的种类生命力特强,海底沸腾的硫磺泉里、珠穆朗玛峰常年不化的冰雪中都有细菌定居。2000年,科学界报道了一则令人惊讶的消息:2亿5千万年前的古细菌复活了,这些细菌一直被关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洞穴里的盐晶体内。但是科学界对此有异议:是2亿多年前的细菌还是近代才被裹在盐晶体内的细菌,是个大问号。
看来我们确实被细菌包围了,我们的家里到处是细菌,床单上、抽水马桶里、冰箱里、牙刷上、键盘上、钥匙上,到处都有。公共场所也是如此,旅馆、机场、公交车辆中……如果不放心,可请有关部门协助测试。国外有的国家设有专门的卫生检测机构,提供收费检测。只要提出申请,就会很快收到装有取样工具的快递包裹,内装消毒棉球、取样小铲、小瓶、消毒盐水、取样说明书……数量根据检测点的多少而定。取样后,按要求装好、封好,寄往监测机构。几天后即可收到检测结果报告。
检测报告往往令人意外,那些旅馆、机场、公交车辆、键盘、车水马桶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脏;不幸的是,冰箱里的状况让人十分沮丧,在我们用来清洁牙齿的牙刷上甚至发现了粪菌类细菌(这类细菌通常在肠道里最多)。有一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负责人不无夸张地说:“你正在削皮的一根胡萝卜不小心掉进了刚冲过水的抽水马桶,一般来讲,取出来洗干净了还是可以吃的,但要是掉进了正在洗碗的水池里,建议最好不要再往嘴里送了。”可能这番话有点言过其实,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我们最少想到的地方,偏偏是卫生问题最大之处。
其实细菌最多的地方在人的体内和体表,据最新估计,人体约和40万亿细菌为伍,然而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对人体来讲是有益细菌,它们是帮助人体消化的(90%的细菌生活在肠道中),或者是抗击病原体的。但若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了,即使有用的细菌也会变成敌人。关键是有益细菌应出现在它们该待的地方,如粪菌类细菌在肠道中发挥着颇有意义的作用。另一方面,经常和细菌接触的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它承担着抵抗病菌的任务。不过免疫系统需要不断的挑战,如果免疫系统在病菌稀少的环境中“无所事事”,就会去找别的对手,有时甚至会向自己的身体进攻,比如会引起神经性皮炎。有的专家因此不赞成过分夸张地讲究卫生,主张锻炼免疫系统,认为在农村里和大量细菌一起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得过敏反应比城市孩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