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伟利表示,到2015年底,虹桥商务区累计有282栋完成结构封顶,超过单体建筑总量的85%,瑞安虹桥天地、虹桥绿谷、新华索菲特大酒店等已投入运营,办公部分出租率高达90%,商业出租率超过80%。“上海每年的甲级商务楼消化量约为60万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二在虹桥商务区,企业集聚在大虹桥的势头很猛。”
“大有大的难处。”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维在会上表示,如何让大虹桥的功能链和业务链联动发展,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虹桥商务区能否在商贸、商务领域,建设成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找准‘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的发展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湛表示,虹桥商务区的开发是上海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其定位不仅是面向长三角,而是国际性平台,是继浦东新区之后,最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随着大量商务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大批企业逐步入驻,经预测,到“十三五”期末,虹桥商务区总就业岗位达65万个,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如何把人“留下来”,减少交通潮汐流,同时也为商务区增加人气呢?记者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获悉,虹桥商务区在“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功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能级,职住比约为1.1:1。还将降低闵、嘉、青、松等地区往返中心城区的通勤和就业强度,打造成为本市乃至全国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管委会透露,“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将有十余所国际学校汇集;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拟形成1个医技中心、7家高端医院、若干个特色门诊的“1+7+X”的布局,床位规模约为1900张。医学中心一期地块预计于2020年基本完成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