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活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今年首次对公众开放,不少创新成果将在未来走进人们的生活。
扫脸支付技术是蚂蚁金服推出的生物识别支付方式,它基于人的深度神经的网络,让计算机熟悉人的大脑,只要刷脸就可以付钱购物。
虚拟现实购物可以让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里通过触控,凝视,点头,语音等交互方式,用支付宝完成支付。
聋哑人戴上特殊手套,手机也能发语音、显示文字。来自盈米科技的“神奇手套”能翻译手语,目前已经能够转换约300个词汇,准确率达到90%,预计月底数据库能增加到500个。
网络安全
在今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网络安全成为一大亮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携互联网域名管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NATLab)参展。其中CNNIC自主研发的超高性能安全域名服务器“铌钶一号”,具备40G流量安全防护能力。上海云盾汇聚众多白帽子“黑客”和顶尖安全专家,带来最前沿的安全研究和专业的安全服务解决方案。
无人驾驶
诺基亚和上海贝尔集中展示了车联网解决方案、智慧城市自动驾驶、5G工业自动化应用和虚拟现实摄影平台等四大主题内容,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
互联网技术创新影响每一个行业,在不远的某一天,我们的衣食住行方式,或许都将被“互联网+”“改造”。
本报特派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