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iTsinghua学堂项目是清华大学从今年5月起开始在全国各省市启动的一项活动,由两院院士和各专业知名学者领衔的近百位教授轮番来到全国各所高中,为高中生提供和大学教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他们将为中学生讲述学科前沿、专业发展与大学文化。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对专业的了解仅限于短短几行文字介绍,但随着交叉学科越来越多,专业的名称并不能涵盖该专业涉及的全部领域。”徐宁汉介绍,大学教授走进校园,是希望帮助更多学生清晰地思考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自己心仪和适合的学科。
热能工程系学霸却在大学校园里看完了所有易卜生的戏剧,并从此萌发了对影像艺术的热爱,最终制作出热映影片《大鱼海棠》;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系学生会主席,放弃各种光鲜亮丽的职业选择,扎根云南乡村当一名村官,追求精神而非物质的富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教授带来的《大学与青春》讲座中,一个个有关未来选择的故事,让忙于刷题的高三学子们颇受触动。而胡钰自己的求学经历同样体现了对兴趣的尊重——他由电子工程专业转入经济与金融专业读完本科,最终又获得清华首个新闻学硕士学位。“同学们不要拘泥于一时的专业选择,在大学的校园里,不妨多接触一些学科,融会贯通。”胡钰建议。
“清华招生绝不是看分掐尖,而是要回归到教育和人才培养本身。”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刘震强调,在入校前就培养起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初步认识以及对大学的认同感,这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