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商店里为过节“血拼”优惠排起一长串队伍的多了起来。等候时间长了,小纠纷屡屡发生。看到这些场面,忍不住就会回忆起多年前自己作为一个单薄少年排队采购年货的经过。
清晰地记得,那时过年按大户、小户的规定,领取肉票、家禽票、鱼票……一大叠花花绿绿的票据,写清指定购买地点、标明截止时间,每家每户小心翼翼地收藏着,因为只有靠这些“花纸头”,才能买到平时难得一见的食品。因为冰箱还没有普及,买早了怕不新鲜,所以我基本上都是挨到年三十前的一周才开始去买。
或许大家的想法一样,因此这几天,大街小巷上的马路菜场热闹极了。需要排队的摊位太多,大冷天又不想每天都起早,不知哪个聪明人想出来了好办法,用一块碎砖头、一个破篮子、一方歪凳子,加自己一个人,能同时排好几个队。我也学样,事先看好了相邻的几个摊位(太远了不行,轮到了叫不应),一一留下没名没姓的“实物凭证”砖啊,篮啊什么的,在几个摊位间来回“巡视”,哪个快到了,立即用人替换实物,买好再去赶其他的“场子”。
那时大家互相间很照顾,你正在这个摊位上忙乎着,那个摊位队伍前进了,总会有人不声不响地把你在他们身前或身后的“身份证”依次向前挪动。眼看快轮到了,还会大声招呼你。你若赶不及,他们也会关照营业员或后面的人,让你来了可以“合法插队”。几个回合下来,大家彼此也熟悉了,那样你就可以更加放心地去多排几个队了。
想想也真的奇怪,放在那里占位的破玩意儿,前后排队的人都非常默契地相互认可,基本上没人会把它们踢开,也不会有人来冒充,大家都在按“规矩”在行事。就因为这样,尽管那时的我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虽然来回走动脚酸点,但依然可以花个半天时间,将全部年货买好。
现在的商品供应非常丰富,不再需要集中采购了。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到处都是,随用随买。排队显然没以前多了,但出现不和谐音符的频率却高了许多。真的非常怀念当初排队的光景,这并不是说我喜欢回到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是希望能够再次体味一下那种人与人之间信任、谦让、互助和友善的美好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