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上海市居民求职信心指数为133.2,总体处于“信心较强”区间。对于寻找合适的工作持乐观态度的市民约占43.3%,其中“非常有信心”的占13.3%,“比较有信心”的占30.0%;对于寻找工作“非常没有信心”或“比较没有信心”的市民约占18.2%。
■ 青壮年求职者信心足,“4050”人员求职相对缺乏信心 调查数据表明,不同年龄段的求职者信心差异较大。其中,16-40岁的上海市民,各年龄段的求职信心指数均高于140,平均值为141.4,总体处于较高水平;40岁以上的求职者,求职信心相对不足,求职信心指数仅为116.7。
男性求职信心指数为129.4,女性求职信心指数为135.3,总体而言女性求职信心指数高于男性。从不同年龄段的性别差异来看,除了31-35岁的女性求职信心指数低于同龄男性以外,50岁之前的其余各年龄段的女性求职信心指数普遍高于同龄男性。
■ 高学历群体求职信心较足,大专学历学生求职信心最强 从不同学历层次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受访人群求职信心指数为122.7,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求职信心指数高达152.9。
■ 大学生群体学历越高,求职信心指数反而越低 其中,大专学历的求职信心指数为157.3,本科学历的求职信心指数为149.8,研究生学历的求职信心指数为149.1。
专家分析认为,大专学历的求职者,意向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传统服务等行业,只要有相对合理的工作报酬,就愿意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意向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金融、IT、教育、卫生、管理等行业,对于就业的期望值往往相对比较高,除了考虑薪资以外,一般还会考虑就业环境、专业对口、发展前景等因素,在求职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比较多。
■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技能人才求职底气更足 没有任何职业技能的求职者信心指数为129.4,有职业技能证书的求职信心指数为156.9。
从职业技能对求职信心的影响来看,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等级越高,求职信心指数也越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查样本中的56位高级技师均处于就业状态,过去半年均没有求职经历,未来半年也没有求职意愿,高级技师的就业稳定程度及抢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相关链接
求职信心指数是基于求职者对自身就业能力和宏观就业形势的总体判断,从搜索招聘信息、选择应聘岗位、争取面试机会、实现人岗匹配等各个环节全面考量,综合反映求职者对于寻找工作是否具有充分信心的量化指标。求职信心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200,100为临界值,指数越高表明求职者对于寻找工作的信心越足,反之则表明求职者缺乏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