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斋摹刻源家康巨印
李志坚
  ◆ 李志坚

  平斋黄教奇兄旅居日本静冈市近三十年,执教传统书法篆刻,传授中华文化,成就卓著,已恭列日本篆刻家协会常务理事之座。2013年,日本久能山东照宫博物馆为纪念日英通商400周年举办纪念特展,请黄教奇摹刻了一方1613年江户幕府时代盖在日本通商“许可状”上的巨印——“源家康忠恕”朱文印,展出后由东照宫博物馆永久收藏。教奇兄回沪时送了我这张印拓,印面8.5×8.8cm。整方印刀法醇厚古朴,石花斑驳自然,甚有旧气。此事可与徐庆华兄去年为上海交大重刻“交通大学印”,合成一段印坛瑜亮佳话。

  这方印原物已经流失了,印样是从英国牛津大学博物馆所藏的“许可状”上复印来的。教奇兄花了一周时间精心刻制,其认真的作风可以想见,为了求证这方印的正确释文,他专门请教了日本篆刻界的权威真锅井蛙与河野隆两位先生。我认识教奇兄也有20年时间了,那是在我们韩门一位日本篆刻家师兄出口芳治来沪办展的开幕式上,教奇兄的主持风格端庄、儒雅,声音浑厚、纯正,我以为是请来了哪位电台播音员,所以印象很深刻。教奇兄的父母家离我家只相隔一条半马路,所以他每次回沪,我们俩总要一起喝个茶谈谈艺,受益良多。

  我对此印的释文总有些好奇之心。这方印在日本现在通常公认释读为“源家康忠恕”。源家康就是德川家康,他是建立江户幕府的一位伟大将军,因开创江户幕府265年强盛、和谐时代而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和崇拜。印是用古汉字篆写,从排列看应是两列六字。看字的结构,作者可能是略通汉字的日本人,在古汉字基础上尽情发挥了抒情的想象,笔画变得脱离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左上一字三笔,可以作“水”、“永”等字猜想,左下的“恕”字“心”部也分拆得离谱,但总体上还能看出明代汉字印的风貌,在稍后时期的周亮工《赖古堂印谱》中尚能找出近似风格的印例。

  如将此印两列顶上两字合读为“源”,一字横骑两列,这种构印法在古代中国从无先例,且从本印的结构看,此字怎么也不像是“一个字”,左右情意相背,高低分离相乖,作者当初设计时,难道没有想到会被后人识读为“水”、“原”两个字,自找麻烦吗?

  德川家康原姓松平,后奉敕改姓德川,松平源自藤原氏,自称源自源氏,是有着复杂的因缘的。有关松平家康的改姓,是一个日本战国史研究领域的专题,此印或许是研究中的一个颇有故事性的重要史料也未可知。后人将此印释读为“源家康忠恕”,有其不那么简单的原因。在《中日文化交流史》资料中可以找到,德川家康江户幕府时期曾有“源家康弘忠恕”朱印用在外交文书上的记录,当时建立了“朱印船”制度,即出国贸易的船只必须获得幕府批准,得到幕府发给的朱印证书。当时的角仓了以出航安南国的两年前,德川幕府已致函安南瑞国公阮潢,“本邦之舟异日到达贵地,以此书印,可以认证;无印之舟,不可许之。”如果这方朱印就是教奇兄所摹的此印,则左上一字曾被释读作“弘”字,但从字形看显然很牵强,右半字拆为分离的两笔,这种美化实在没有依据。究竟如何释文?又如何理解这种日本印现象?期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福彩专刊
   第B0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我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竺震旦”
乐圣纪念壶
九元五角买《辞海》
平斋摹刻源家康巨印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C07平斋摹刻源家康巨印 2017-02-18 2 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