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观众为何会喜欢这部朴素到叫人有点不习惯的历史正剧呢?
节制沉郁 还原历史
由于时代背景相近,《大秦帝国》非常容易拿来跟《芈月传》相比。相比后者画面里随意出现的宋朝炒菜的铁锅、北宋的绿豆糕、唐朝的茶叶,还有后世才出现的塑料碗、胡萝卜、葱、圣女果,《大秦帝国》可以说力图比较精确地还原了战国时代历史风貌,从建筑、服饰、兵器、饮食器、家具等各个角度都有细节上的呈现。
比如建筑,春秋战国风貌久远古朴,建筑物整体上突显出一种低调、朴素的风格,饱和度内收。可惜这些年荧屏上的古装剧主打鲜艳亮丽,《大秦帝国》不惜损失掉习惯了高饱和度的观众,在建筑造型和色彩上都尽可能还原了当时的沉郁、节制。再比如服装,秦国上至王上,下至官员服装一般以黑白配为主。女性角色也没有咋咋呼呼的色彩,而是严格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剧中我们发现,两位太后分别着赤、白两色服饰,象征着尊贵;而其后卑女的服饰则以间色为主色,表明了其作为奴婢的身份地位。
观照现实 以古观今
那么,缘何2000多年前的故事仍然能够打动当下的观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京盛认为,观照现实是《大秦帝国》系列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大秦帝国》系列史诗剧讲述了从秦孝公变法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一百三十多年中,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通过不断深化变革、求变图强,一步步崛起为超级大国并最终统一华夏的辉煌史诗。《大秦帝国》主要描绘了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当中,秉承先祖遗志,通过不断努力使国家强大的崛起之路。李京盛说:“什么样的剧可以称之为历史正剧?一定要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并高度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氛围。除此之外,还要能够阐释历史兴亡之道、强盛之道、统一之道,在这一点上,《大秦帝国》做得非常到位,它深刻探讨了国家统一过程中的正能量,突出了明君、贤相、忠臣的作用,从中以古观今,我们民族就是这么走过来,走向复兴之路的。”
演员敬业 特效管用
《大秦帝国》没有“小鲜肉”,也没有流量担当,但有一大波好演员。18集宁静饰演的宣太后溘然长逝,引无数观众泪奔,就有观众网上留言,自己“哭成了熊猫眼”。下半段范睢上线,吴连生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自己剃短了眉毛,以更加凸显范睢睚眦必报、心胸狭隘的人物性格。尤其值得一说的是男二号邢佳栋,其实他并不是“原配”白起。“就在《大秦帝国》制成送审的时候,剧中主演男二号的演员出了事,要么他的戏份全删,要么剧不能播出,所以延误了档期。出事以后,我们算了下他角色的时长是239分钟,差不多就是两部电影的量。”制片方负责人李芳告诉记者,他们最后请来邢佳栋,硬生生把白起的戏全都补上。在没有群戏配合的情况下,邢佳栋硬是在绿幕底下拍完了200多分钟“独角戏”。“改的这200多分钟,比整部戏拍的时间还长,做了整整14个月,最后把4个特技公司累得人仰马翻。”也因此本该在2015年就与观众见面的《大秦帝国》到今日才得以面世。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