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2013年9月,浦东新区在上海全市率先试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3年过去了,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成效怎样?今天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正式发布《浦东新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三年实践评估报告》,对此给出了答案。
以浦东新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三周年为节点,立足成果评估和未来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对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开展了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评估,通过构建三级41项的指标体系,采取民意调查、工作测评和座谈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改革举措、成效、影响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深化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前瞻性思考。
报告显示,三年来,浦东市场监管局围绕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革要求,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探索构建了专业化基础上的综合监管新体制,并以体制改革为依托进行“放、管、服”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产生了积极试点效应和社会影响。
评估项目负责人、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教授表示,“经过评估,我们认为,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模式科学、程度深入、成效明显,完成了改革目标,实现了改革初衷,走在全国同类改革的前列,为全市乃至全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尤其是浦东新区三年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之路,集中体现了4个变化。
● 流程再造:监管体制从“分散”到“统一”
● 思维创新:监管格局从“管制”到“治理”
● 职能转变:政府角色从“守门”到“守夜”
● 系统集成:改革效应从“盆景”到“苗圃”
“但是,在评估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产生的成效和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改革中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沈开艳告诉记者。主要是市场监管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执法队伍业务建设和文化建设还需不断深化,行业自律、社会共治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监管理念和方法还需优化创新、不完全适应新体制和新经济要求。对此,参与评估的专家提出了深化顶层设计、推进科学治理,构建主体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新格局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