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施捷 通讯员 龚纾碧)看病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病先想到联系家庭医生,正成为越来越多上海人的习惯。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最新发布的《2016年上海市十大行业服务质量测评报告》显示,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业测评结果位列十大行业之首位,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也达到了近年来最高值。有93.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首先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就医;95.3%的受访者愿意向他人推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4%的受访者表示已经签约家庭医生,其中有89.1%会在有健康(疾病)需求时首先联系家庭医生。
据了解,2016年3月至12月期间,受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在全市16个区县开展了十大行业服务质量测评工作。整个测评通过随机拦截、现场访问、网络调查等方式直接了解市民的期望与感受,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公众反馈的具体信息,累计回收有效问卷3万余份,收集公众反馈的意见建议9千余条。其中,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感受日趋提升,满意度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值86.24。
本市自201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截至去年年底,已签约常住居民超过1000万人。2015年11月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2.0版试点以来,全市积极探索“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即居民可自愿选择一名家庭医生签约,并可再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进行签约),截至今年3月上旬,“1+1+1”签约居民超过150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签约率超过30%,签约后居民60%以上门诊就诊都在其签约社区,就诊下沉效果初显,初步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签约居民普遍反映,签约后无论是就诊便捷度、服务针对性,还是配药品种、费用负担,均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