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密集的吸烟点
室内场所全面禁烟,商务楼、商场的吸烟室全部关闭,在室外设立吸烟区成为保障烟民权利的人性化办法。然而,一些企业、机构设置吸烟区也只是敷衍了事,直接将可放置烟蒂的垃圾桶挪到室外,全然不顾吸烟区设置是否真的合理。
威海路上的某商务楼,吸烟点就设在大门入口处。虽然“显眼”,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每天中午,一堆“烟民”堵在大门前吞云吐雾,进进出出的白领只能捂住口鼻,加快脚步。在楼内上班的王小姐认为,吸烟点设置在门口既不好看,也不合理,每天进门就要被熏一回;在楼前抽烟的张先生也一脸无奈,“我也不想站在大门口吸烟,被人参观和嫌弃的感受并不好。”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也曾因控烟不力被市民诟病。一个月前,一名男子在迪士尼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迷宫抽烟,被一名女子劝阻,双方发生争执,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迪士尼并非法定禁烟场所,但园方在园内设置了室外吸烟区,要求游客只能在指定场所吸烟。然而,还是有游客边走边吸烟,且一些吸烟区的设置也并不人性化。比如,在“明日世界”的某洗手间入口处就有一个吸烟区,经常围着三三两两的烟民。想上洗手间,必须穿越“烟雾阵”。
采访中,不少市民坦言,设置室外吸烟区的做法是规范了烟民在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但如果吸烟区的设置不够合理,实际也侵犯了非烟民的健康权。根据新规,吸烟区的设置应该远离居民楼、写字楼,更不该设置在入口处和人流密集处,但是新规并没有细化距离要求。控烟专家指出,不应推广“过于舒适的吸烟区”,吸烟区域最多带个顶棚,同时建议撤销桌椅,增加吸烟危害的警示。
无法监管的居民楼
新规实施前后,上海的居民楼道已经贴满了新规的宣传海报。然而,仍有大批市民不知道在家门口抽烟也是“违法”。家住天山路的徐小姐说,他们一家人总是受到二手烟的困扰。“隔壁邻居家的男主人从来不在家吸烟,就躲在楼道里吸,有时一晚上打个电话要抽半包烟,烟头直接掐在花盆里,地上全是灰。”
徐小姐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记者走访本市部分居民楼,都有居民反映楼道吸烟问题。孙女士家对面的房子被房主出租给一家网络公司,平时总有员工进进出出,三五成群聚在楼道聊天、吸烟,弄得满楼道烟雾缭绕。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很多邻居都到了带孙辈的年纪,为了家里的小孩不受影响,烟瘾上来时只好跑到楼道去抽。“尤其是冷天,更不可能跑到楼下去。”
按照《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居民楼的楼道、大厅、公共电梯都属于禁烟范围。可如何制止在楼道抽烟,不少物业工作人员却表示很无奈。“没办法找到是谁抽的,又不能挨家挨户敲门询问;即便知道是谁抽的,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劝。真要动真格,物业也没有执法权啊。”
物业无权执法,真正的执法人员,权力的使用也有相当大的局限。采访中,长宁区某一线执法人员就坦言,“小区、居民楼有门禁,想要进入本身就不易,更不要说为了一个烟蒂而找到对象开罚单了。”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健康促进处处长唐琼也坦言,法律难以解决所有控烟难点,居民小区控烟主要还是靠社区共治氛围的强化,希望未来有关部门把控烟成效纳入文明小区考评的重要指标。
医院公园如何禁烟
还有市民指出,针对公园、医院等特殊公共场所,能否再跨前一步,将控烟的措施做得更加到位呢?市民罗阿姨表示,她每天都会带孙女到家门口的大宁郁金香公园散步,推着婴儿车“吸氧”,却常常要被随风飘荡的“流动烟”干扰。她认为,即在公园室内区域以外的露天场所,也应该实行部分区域禁烟,逛公园的烟民只能在吸烟点吸烟,以减少游烟的危害。
事实上,在修订新规之前,上海的绿化部门就曾发起过民调,征求市民对公园内实行禁烟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数市民赞同园内禁烟,认为来公园玩的,很多是老人、小孩、孕妇、病人,这些人都应该远离二手烟。也有人认为,公园内绿化多,考虑防火要求,也应该禁烟。在问卷下,记者也看到了部分网友留言提议,“在双休日游客密集时全面禁烟”“分时段分区域禁烟”“增加吸烟点”等,但目前针对公园控烟尚无明确规定。
备受市民争议的控烟区域,还有医院。新规指出,和妇女儿童相关的医疗机构必须全面禁烟,其他医疗机构实施室内全禁。几年来,医院要不要全面禁烟的讨论始终不断,市民程女士说,医院应该全面禁烟,不管是医生、患者还是探视人员,在医院里面吸烟是对患者的不尊重,是对健康的漠视。
不过,记者从本市多家医院了解到,事实上,不少医院早就撤销了室外吸烟点,要求所有人“进大门就不抽烟”,争创无烟单位。有医院管理者认为,新规刚落地半个多月,控烟氛围正在逐步养成,随着法律的完善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医院全面禁烟也只是时间问题。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