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历史
《集结号》是2007年12月18日上映的一部以第二次国共内战为题材的中国电影。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空前惨烈。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座废弃的旧窑场里,47名战士奋勇厮杀,终究火力悬殊寡不敌众,谷子地亲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死去却无能为力。排长焦大鹏是谷子地的左右手,他在临死之前说自己听到了集结号响,让谷子地带着仅剩的几个弟兄撤退,战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对,大家对此产生了分歧。谷子地此时发现友邻部队早已撤退,他怀疑是自己忽略了号声,导致战友们枉送性命。强烈的震惊和内疚之下,他携带炸药包奔出窑场只身前往敌军战壕。其余战士最终全部阵亡。
谷子地受伤后却被解放军当作敌军士兵俘虏。在后方的医院里他才得知,自己原来的部队番号已经取消,他不仅难以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战死的47个弟兄都将被视为失踪者……谷子地设法加入解放军炮兵部队,跟随队伍的步伐南征北战,他生存的唯一动力只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与谷子地一样执着寻找的还有孙桂琴,指导员王金存的妻子。直到遇到谷子地,她才确信自己的丈夫早已战死他乡。
当他们终于回到当年发生血战的旧窑场,却发现战场遗址已因煤矿开采而面目全非。除了谷子地之外,没有人知道,甚至没有人相信就在这个窑场下面,躺着几十名壮烈牺牲的战士。谷子地发疯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矿,无论如何他都要让真相大白。
最终汶河修水利时发现了这个窑,里面的47具遗骸确认是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九连的全体战士。最后,谷子地和他的47个战友一同被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一个人的战争
《我的左手》于2007年9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根据丁小兵真实事迹改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侦察兵胡小军在执行军事任务时,英勇负伤,失去右臂,流血过多,脉搏全无,列入“阵亡”名单。经过老军医和护士长范春晓的奋力抢救,他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并荣获“优秀边陲儿女”金质奖章。
康复后,胡小军坚决留在部队,要做一名出色的军人,从此,独臂英雄胡小军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战争”。军校学习,他第一次考试便败下阵。作为连指导员,他在夜间紧急集合时丢尽了脸面。由于他工作上的“失误”,给连队造成了损失,被调往机关工作。他追恋救命恩人范春晓,却遭到善意的婉拒。面对白发苍苍的老母和失业的弟弟的要求,他陷入了两难境地。
但是胡小军忘不了在荣军院里看望伤残军人时所引发的心灵震撼,忘不掉为救自己的生命,两名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更忘不掉一名军人应该担当的天职!面对一次次挫折,他凭着坚定的信念,超强的意志和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及崇高的情怀,打赢了“一个人的战争”,以伤残之躯续写人生辉煌篇章。
战争中的女人们
《沂蒙六姐妹》由王坪执导,范志博、李念、刘琳等人主演。于2009年9月8日上映。
1947年春,我军与国民党在鲁南将展开战略决战,大战前夜,烟庄正举办一个没有新郎的特殊婚礼,春英抱着一只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娶月芬进了门。男人们大都上了前线,妇救会长兰花带妇孺老幼准备艰巨的支前仼务,他们不分日夜地摊煎饼、筹马草、做军鞋,拆了门板做单架。秀秀的哥哥大壮是六纵的战士,其父怕独子战死疆场,谎称老伴病重骗回儿子,将其锁在地窖中。黑燕召集秀秀、小鹤用调虎离山计将大壮放出返回部队。为筹措军粮,月芬在路上与从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不久,丈夫牺牲在前线,致成终身撼事。孟良崮战役打响后,兰花带众姐妹义无反顾地上了前线……
电影《沂蒙六姐妹》的副标题是“战争中的女人”,从中可以一窥创作者立足“人性”的题旨。作为“国庆献礼片”之一,在“红嫂颂”的既有框架内,这一组抗战后方的村妇群像得到了十分扎实的“内部”探索,她们的心灵世界与性格色彩得到了极具个性的展示。在“战争”与“女人”两个关键词的博弈中,后者才是真正的落脚点,“战争”是“女人”的生存背景,影片通过描绘女人的日常生活来展现战争的悲壮。
孩子眼中的炮火世界
《对岸的战争》是由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独家出品,是一部通过儿童视角描写成人世界的战争片,讲述了一场战争与一个孩子、一座城市之间的故事。2008年,这部电影入围第30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1937年,上海。爸爸是圣安琪玩具店的老板,妈妈是电台声音迷人相貌美艳的女播音员,可爱的小少爷海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偶然机缘,海男揭示了年长他几岁的穷人家孩子茄子,两个小家伙穿越了阶层和家境的樊篱,成为难得的莫逆之交。纸醉金迷、奢华自在的上海,不知不觉为战争的阴影所覆盖,即使身处租界,日军的炮弹仍肆无忌惮投落下来。“八一三”凇沪会战爆发,玩具店在苏州河对面的仓库被国军封锁。海男偷偷潜入仓库偷弹珠时又认识了阿鹏、常富贵等军人。
影片以写实风格为主,揭示了人类世界的严重分化和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营造了一些奇妙的意境和感人的细节,比如血肉模糊的士兵尸体和苏州河里被炮火炸起来的鱼交织在一起,平民百姓站在租界的楼上高举告示牌为国军将士们提醒敌情,国军将士们在仓库里毅然写下自己的遗嘱,等等。
影片重点刻画了父亲周嘉兴这个人物,面对战争他大义凛然,经历了隔岸观火、协助作战直到投身战场的态度转变,同时也经历了从独善其身到无私博爱的性格转变。
回望是为了珍惜现在
《血战湘江》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的影片,本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徐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