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歌剧院新版《江姐》昨上演
~~~上海歌剧院新版《江姐》昨上演
~~~上海歌剧院新版《江姐》昨上演
~~~上海歌剧院新版《江姐》昨上演
~~~上海歌剧院新版《江姐》昨上演
~~~上海歌剧院新版《江姐》昨上演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梅花儿向阳开
上海歌剧院新版《江姐》昨上演
朱渊
  1964年诞生的红色经典歌剧《江姐》,首演第一年便创下了演出286场的纪录。历经五十余载依然频频上演、广受欢迎,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上海歌剧院自1965年开始排演《江姐》,演出超过500场,先后造就了任桂珍、唐群、陈海燕、江燕燕、黄蕾蕾等五代江姐扮演者。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昨晚,那首振奋人心的《红梅赞》再度唱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上海歌剧院于去年全新打造的《江姐》昨晚、今晚再次亮相上海大剧院。许多观众冒暴雨前来,为着江姐不畏牺牲的红岩精神,也为着心中这部不朽的红色经典。

  此次登上大剧院舞台的《江姐》剧组演员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的“80后”。两位“江姐”何晓楠、周琛更是青春靓丽的“85后”。经过近年来歌剧沙龙、歌剧新空间、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中小型《江姐》演出的“摸爬滚打”,她们已成长为上海歌剧院第六代“江姐”。

  然而,第一次主演这样的全景大制作,小将们内心不免紧张和激动。为了帮助她们揣摩角色,更好地完成代际传承,上海歌剧院特邀第一代“江姐”任桂珍老师任艺术指导,为青年演员们领航、把关,传授经验。同样是“80后”的老艺术家任桂珍,多次亲临排练现场,对两位“江姐”更是小灶不断,从咬字唱腔到神情举止,对待细节精益求精。任桂珍说:“要演好江姐,首先要做一个像江姐那样的人。只有当自己一身正气的时候,看观众、看搭档的眼神才是令人信服的,观众才会被你打动。这也是我演江姐最大的感悟与收获。”

  接受指导的同时,何晓楠与周琛也赴山城重庆下生活,亲身感受在那片土地上不朽的“红岩精神”。她们告诉记者:“听到满场观众跟着自己唱《红梅赞》,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尽管三场演出很快结束,但在我们心里,‘江姐’永远不会落幕。”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扫一扫
导读
“青葱再出发”
一张“绝密”准生证
做法好 经验好
红梅花儿向阳开
新民晚报文体汇A08红梅花儿向阳开 2017-07-01 2 2017年07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