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结束后,青少年足球国际论坛召开,来自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日本、韩国的国际青少年足球专家,与中国足球专业人士,为探索中国足球、上海足球青训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
著名足球教练成耀东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我小时候踢球也好,现在带队也好,一直都是赛会制。我现在带的队伍年龄在19岁到20岁,一年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出去比赛两周,大多数时间都在训练,以期通过比赛去验证训练成果。约周边一些球队比较方便,但再远一点就有难处了。比赛少,这确实给我们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带了很大的难处。”
缺少合理的联赛体系,这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当下的一大问题。“目前我们国内的青少年比赛,一年有几千场,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实际上虎头蛇尾,只是看上去很美。”申花青训总监吴金贵一针见血。从统计数据来看,虽然全国的青少年比赛有很多,但落实到每个队、每个队员,少的只有几场,多的也不过20场。“现在的球员不会比赛,比赛少,这是最大的弱点。”在吴金贵看来,校园足球和体育系统的足球,现在两者的矛盾还非常大,但是慢慢在解决,“经过足球改革,很多国际上的经验可以借鉴。”
据悉,在日本和韩国,青少年联赛每年能达到70到90场,欧洲已经达到110场。日本横滨水手足球俱乐部青训总监田中利一介绍到,在日本,前20位的球队分两个组进行比赛,在最高级别联赛下面,还有地区联赛。15岁以下的联赛,则由9个队进行比赛,1年有两次全国性的比赛,各个省也有联赛,兼顾普及性和专业性,协调发展。
山东鲁能少年队主教练马彬介绍说,鲁能足校这几年最大的重点是海外战略,他们在巴西建立了一个重要基地,“十三四岁的孩子会在国内联赛间歇期,组队赴巴西生活1到2个月,16岁的孩子则会去当地训练和比赛9个月。”
上海青少年足球这几年一直在摸索中发展。一年多前,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崇明根宝足球训练基地、上海市杨浦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等11家单位,被定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精英足球基地构筑起上海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金字塔,以吸引更多学生走上足球场,夯实青少年足球基础。已连续第5年举办的上海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便是一个广受青少年和家长欢迎的比赛。
未来,青少年联赛究竟该怎么搞?正如吴金贵所言,这需要联赛的组织者和足球主管部门去摸索。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