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结束的第十四届上海市中学生时政大赛中,西南位育中学陈曦林、金弋扬、徐欣玥、金心悦和丁予晴组队夺得团体赛冠军。对他们而言,关注时政不是每次政治考试前,“抱佛脚”般地死记硬背,而是锻炼一种不偏激、更周全的思维方式,也提升了自己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看多一点 不做“键盘侠”
决赛中,围绕韩国新任总统文在寅就职对美国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影响,高二男生陈曦林面对评委侃侃而谈,条分缕析,行云流水,他凭借沉稳的表现摘得“最佳选手奖”。
陈曦林已经五次参赛、五次得奖。从预备班开始,他就接触了学校的保留节目——一周时政秀。在西南位育,各班每周由两名学生担纲主讲,介绍一周内的各类新闻,时政要闻、社会百态、校园动态都可以。初二起,时政秀则要升级为“时政演讲”,讲求更多思辨性。
陈曦林记得,刚进初中时,全班曾经围绕一则“偷倒垃圾”的新闻展开讨论,起初,大家只是对这一行为进行一边倒的道德谴责,在老师启发下,大家发现,似乎值得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例如城市基础设施是否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偷倒垃圾这一现象背后体现了怎样的经济链?陈曦林说,他渐渐明白,读新闻不能仅看标题断章取义,或者当一名“键盘侠”,盲目发声,而应从不同角度,更理性地看待事物。尽管学业忙碌,他仍将花不少时间用于听各类名家讲座,从专业网站搜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资料。
“现代人得到信息的方式很多,信息量也很大,但是难度在于我们面对这些信息应该怎么筛选和思考。”陈曦林说,如今的自己不再手忙脚乱。
穿越古今 模拟政坛风云
有趣的是,几名学生对时政的兴趣,或多或少受了家庭的影响。 丁予晴的爷爷奶奶是军事迷,家里的“背景音乐”是各大新闻频道,最近,各国恐袭事件频发,她开始思考,这背后是否有内在联系;金弋扬跟着外公,是《新民晚报》《环球时报》的忠实读者,如今她也成了学校新闻部部长。
对他们来说,关注时政,不是拿着考纲背知识点,而可以很好玩。来到英国内阁会议现场,制定马岛海战战略;走进中国人大会议,讨论土地改革方向和政策;甚至穿越回三国或者古希腊的城邦,来一番舌战……陈曦林、金弋扬是模拟联合国社的社长,徐欣玥是校升旗仪式的金牌主持,他们说,一次次穿越古今,让他们感受到思维碰撞的乐趣。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