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炮兵盗卖情报“吃官司”
赵保华
■ 海湾战争中的美军
  1990年12月,美国陆军第8步兵师的加农炮兵阿尔伯特·索姆波莱随部队来到联邦德国(西德),很快被那里的灯红酒绿所吸引,开始寻找“赚钱”的门路。不过他能想到的,只有出卖情报一条路。

  主动“敲门送货”

  下定决心后,索姆波莱开始主动出击,频频与伊拉克驻西德、比利时大使馆进行接触,声称愿意为“伟大的阿拉伯事业”贡献力量,当时美军正向中东集结,准备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可是伊拉克人毫无反应,索姆波莱又找上约旦驻比利时大使馆,当时约旦是极少数支持伊拉克的国家。索姆波莱向约旦武官提供了一份美军战备情报,同时告诉约旦人,他将随部队部署到沙特,届时能接触到更多情报了。

  1990年12月,索姆波莱所在部队果然被派往沙特,执行“沙漠盾牌”行动。不过,海外部署名单上没有索姆波莱,他成了留守人员。虽然没上战场,但索姆波莱没有放弃“发财梦”,将防化服、净化器等美军防护装备偷卖给约旦情报机构。

  反谍机构“钓鱼”

  要知道,战争时期的美国反情报部门是很敏感的,索姆波莱的反常举动很快引起他们的注意。1991年3月29日,美国国防情报局派出一名乔装特工与索姆波莱接触,试图掌握后者犯罪的确凿证据。见面时,毫无防备的索姆波莱在特工诱导下将自己的“间谍生涯”全盘托出,声称自己将有关“沙漠盾牌”“沙漠风暴”等行动的部署信息、美军身份证明文件、美军化学防护装备样品等提供给了约旦情报人员。

  这次碰头成了索姆波莱短暂间谍生涯中的“绝唱”。二人握手准备离去时,埋伏在附近的特工一拥而上,将索姆波莱抓了个正着,他向乔装特工提供的“货物”清单则成了最有力的犯罪证据。看着这份清单,美国国防情报局反间谍部门主管心有余悸——如果伊拉克从约旦手里得到索姆波莱提供的美军化学战防护装备,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研制出能够让这些装备失效的化学武器,国防情报局在后来的简报中称:“对参加‘沙漠风暴’行动的美军士兵来说,那将是灾难性的。”幸运的是,从后来的战事进展分析,约旦人似乎没有把索姆波莱提供的这些装备转交给伊拉克人。

  1300美元换34年监禁

  索姆波莱案是“沙漠盾牌”行动展开以来破获的第一起间谍活动。由于无法确定他是否还有同谋,美国军事法庭一起对该案实施严格的保密,直到最后确认他没有其他同伙后才松了一口气。但即使这样军方也一直未对索姆波莱案造成的损失做出大概估计,而且坚称该起间谍活动并未对盟军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造成影响,因为索姆波莱只是个“没有安全许可的小人物”,无法接触到高密级信息。而且,他没有随部队部署到沙特,所以也没法提供有关部队具体部署的情报。

  根据索姆波莱的供认,自己出卖情报是出于对金钱的追求。不过在整个“间谍生涯”中,他总共只收到了1300美元的报酬。1991年7月17日,索姆波莱被鲍姆霍尔德军事法庭判处34年强制劳役和监禁,并没收所有工资和津贴,开除军籍。有媒体认为,索姆波莱案远不止表面上这么简单。该案7月审判,但一直拖到12月才向外界披露具体信息,时间跨度如此之久,其中肯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幕。而且,索姆波莱案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当时的布什政府一直避重就轻,想方设法淡化其严重性。究竟影响有多大,损失有多严重,对于外界来说永远都只能是一个谜了。  赵保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6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电台广播差点毁了英军攻坚战
“动物战士”的奇特经历
美国炮兵盗卖情报“吃官司”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3美国炮兵盗卖情报“吃官司” 2017-07-17 2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