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漕河泾一处办公场所的9楼,记者见到了这款“共享睡眠舱”。它分上下两个床铺,舱门是白色塑料外壳,特意仿制成太空舱的外形。舱门右侧摆放着免费领用的床品包。相比酒店旅馆要求顾客登记身份证信息方能入住,“共享睡眠舱”只需用微信扫描舱门上的二维码、输入手机号码验证注册、点击“打开舱门”即可使用。仅3平方米的舱内有照明、充电、风扇等设施。
睡眠舱的价格分为两档,一是高峰期11时至14时,每3分钟1元;其余时间则每5分钟1元,每日58元封顶,还可以联系客服月租。
打开舱门、拆开床品包后,记者怎么翻找都没有找到湿纸巾。在床上铺好一次性床品后,记者检查了一下舱内设施,大部分可以正常使用,只是免费的Wi-Fi搜不到。此外,风扇即使调节到最小,但在密闭的空间里仍显得噪声很大。关上舱门后,仍能听到外面声响。记者睡下铺,让朋友睡上铺,上铺翻身、移门、爬下,下铺都能清楚地感觉到。
还有客户反映,人睡进去后,舱体外观上不会显示有人已入住,只有通过放在外面的鞋子或者扫描二维码后,才显示“太空舱已被占用”。建议在舱体上直接明示舱内是否有人,并标注入舱时间。
本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