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着装、挥舞旗帜、列队前进……因为这起事故,全国各地的中老年“暴走团”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并非个案
“暴走”,实际上就是健步走。由于简单易行方便组织,“暴走”成为各地中老年人群体的“新兴运动”,但由此引发的交通和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事实上,临沂的事故并非个案,这也已经不是“暴走团”第一次因“霸道”引发争议了。
今年6月,山东省青岛市的两个“暴走团”,在马路超车道健身,给当地交通造成较大困扰和隐患。在河南濮阳,一张超过百人、统一着装的中老年“暴走团”占据主道的照片,更是引发网友对“暴走”健身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进行讨论。
中老年人为何热衷“暴走”?部分参与者表示,相对于技术要求更高、需要一定时间学习的广场舞,“暴走”健身没有技术门槛,人人走得都一样。基于社交需求,中老年人很喜欢可以边健身边聊天的“暴走”。而相比年轻人热衷参与的路跑运动,“暴走”显然参与起来更方便,对身体条件也要求更低。
在不少专业从事跑步运动的人士看来,部分“暴走团”在马路慢跑或步行,不符合安全原则。在跑者许莉莉看来,对于跑步这件事,跑者本身就应该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自己平时路跑最多只会占用一下非机动车道,而且尽可能靠路边跑,他们堂而皇之地走在马路中央,完全没有安全意识。另外,占用机动车道暴走,违反了交通法规扰乱秩序,不仅害己还害人。”
“从跑者的角度来看,在马路上‘暴走’本身就是不正确的,这不符合交规。一般大规模的约跑活动,应该选择密闭的、没有公共车辆的地方,诸如公园、河边、运动场馆。”沪跑团跑友张锋坦言,路跑或者快走,都不能仗着人多,就去违反法律,或是心理上侥幸地认为车子理所应当就应该让行人。“而且他们统一着装还拉着横幅,感觉更像是在作秀,不像在健身。”
安全之路
近年来参与“暴走团”的民众数量逐渐攀升,大有与广场舞并驾齐驱的势头。然而,各地“暴走团”引发的扰乱交通秩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暴走团”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有的并肩行走在机动车道上,有的甚至逆向步行或是在有浓雾的清晨或深夜步行。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防护教学团队成员侯希贺告诉记者,在户外运动,安全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在场地选择上最好选择密闭的、没有公共车辆行驶的地方,诸如公园、广场,但现在公共健身资源有限,这些地方一般人满为患,有时候迫不得已只能选择路跑、在街道上徒步走,这时最好选择视野开阔、路灯明亮、自己熟悉的街道。
在街道上徒步走或跑步,尽量沿着人行道,若要占用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一定顺着靠着路边。到了转弯处或者路口处一定要放慢速度提高警惕,以防有车辆突然闯出来。有些跑友怕影响自己的配速而闯红绿灯,这是相当危险的。此外,在街道上运动,千万不要戴耳机,戴着耳机比较难察觉身边的动静,危险临近难以及时做出反应。
侯希贺还建议对于那些夜跑爱好者,建议穿戴颜色明亮、反光的衣服和发光装置,这样都有助于提高分辨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危险。
在专家看来,此事看似一起交通事故,背后却涵盖了健身公共场所匮乏、城市管理缺位等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从根源上讲,中老年“暴走团”引发的问题是公共资源无法有效满足全民健身需求造成的。一方面要引导暴走锻炼者遵守交通秩序、注意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开辟专门的步行通道,给“暴走团”一条安全之路。
本报记者 厉苒苒
实 习 生 陈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