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航道可通往北极?
此次考察队共96人,计划10月10日返回上海港,总航程预计19000余海里。中国第八次北极考察是我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龙”船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开展北极航道综合调查,在科学和航运等多方面都将做出积极的探索。
北极航道一般可分西北、东北和中央航道。2012年,我国第五次北极考察曾成功首航东北航道。一年后,在“雪龙”船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中远航运的永盛轮又实现了我国在北极东北航道的商业性试航,并于此后多次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完成从中国到欧洲的“便捷之旅”,最多时可节省近1/3的航程。
相较于主要途经俄罗斯、目前商业运行已较成熟的东北航道,北极西北航道的冰雪情况往往更加恶劣、艰险。这一路从北美出发,经加拿大北极海域,到北冰洋,出白令海,到达东亚。此次科学考察将探索西北航道的冰雪和环境情况,这是北冰洋环境变化这一重大科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评估西北航道的适航性,考察一般船只在夏季能否在西北航道航行。
从1979年至今,北极海冰覆盖范围逐年减少,每年9月的海冰覆盖范围为全年最小。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骥平团队已建立北极海冰数值预测系统,据其对今年北极海冰最小覆盖面积的最新预测,今年9月北极海冰最小覆盖范围约为410万平方公里,与2016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相当。
有多少海洋还没被污染?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酸化、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在这些科考任务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已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微塑料污染。尺寸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被称为微塑料,主要来自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塑料。联合国专家组(GESAMP)认为,微塑料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大型海洋垃圾。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将我国的微塑料监测工作拓展到了北极海域。科学家们将调查微塑料在北冰洋中浓度与分布情况。在地球最北的海域中,微塑料的污染是否和近海一样严重?我国能为控制和治理微塑料污染做些什么?期待第八次北极考察给我们带回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