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一些高校招办人士反映,他们已接到多名外省市新生的询问或投诉,称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发现有其他物品如书籍、电话卡等“捆绑”发放。还有一所高校分别发往贵州和辽宁的两份新生录取通知书,在EMS(邮政特快专递)投递过程中发生错误,居然被对调了。而学校招生办核查后发现,写有这两名新生信息的EMS快递单并没有直接贴在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信封外,而被贴在了一个更大的包裹上,包裹里除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信封,还有其他物品。有校方人士分析,可能是EMS发往外省后,当地投送人员在将录取通知书信封和其他物品“打包捆绑”时闹出“乌龙”。
2005年,教育部办公厅与国家邮政局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寄递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可以使用邮政特快专递、挂号信寄递。但近年来,投递录取通知书过程中夹带广告的行为屡有发生。2013年,河南大学招生办就曾发现随录取通知书发送的还有广告等,而当地邮政局表示“是邮政局临时工个人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吴遵民说,投递录取通知书是严肃的国家行为,必须精准到人,不能有任何差池或改头换面。在古代,及第发榜甚至是要敲锣打鼓直接送到考生家里的。现在个别地方出现重新包装考生录取通知书且违规夹带广告的行为,这不仅是对邮政法的藐视,也是对考生的侵权,必须加以查处和改正。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