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伯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得知记者要来采访,在前一天晚上就把10年来的养老金情况整理了出来,列了一张表。他说,2008年他的养老金是1973元,之后每年都增加150多元至400多元不等;增加最多的一年是2015年,438.5元;2012年他的养老金是2908.8元,5年后的今天是4755元。由于“职业习惯”,江汉民把增长的比例也都列了出来:增幅最大的是2012年,16.45%,2013年和2014年也都达到了11.8%。“我工龄47年,1986年退休的时候,每月退休金是180元,当时算高的!”江汉民补充说,“现在我和同龄人的养老金水平都差不多,最多差两三百元。”
在上海,像江老先生这样年年“涨工资”的退休人员,已经超过了400万人。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信息显示,2012年以来本市逐年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居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并对高龄人员实施了适当倾斜增加养老金。随着本市经济发展,领取养老金人员共享了社会发展成果,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另外,2016年起,本市又推出了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津贴分五档:65-69岁,每人每月75元;70-79岁,每人每月150元;80-89岁,每人每月180元;90-99岁,每人每月350元;100岁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这一制度惠及老年人近300万人。 首席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