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看重GDP质量效益
应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今年以来上海市政府相继出台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33条意见”,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50条意见”。这些政策出台时间较短,最终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它的积极效应已初步显现。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长6.9%,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我们看重GDP,但不唯GDP,我们更看重的是GDP背后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即质量更优、效益更好、民生得到更大改善、经济发展更可持续。”
马克·温伯格进一步说,咨询会成员在讨论中都意识到:与其关注经济快速增长,更应该关注增长的可持续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需要找到正确的人、对的人,才能有我们所要的创新。”
建设张江科学中心
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事关上海的未来,对上海至关重要。应勇说,上海专门制定了22条《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基本框架,到2030年形成核心功能。核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此要加快建设上海光源二期等一大批大科学设施群,集聚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等一批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团队落户张江,规划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张江科学城。此外,还规划建立18个共性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临港、紫竹等6个科创重要承载区。
建立购租并举体系
谈到房地产市场时,应勇说,今年以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呈现量跌价稳的态势,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环比累计下降0.4%,应该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强调“两个不是权宜之计”: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是权宜之计,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要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松懈。今年7月,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十三五”住房规划,提出要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核心是商品房有效供给;保障房应保尽保;各类租赁住房大幅增加。
浦江两岸年底贯通
有记者问上海的生态建设情况,应勇回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阶段,上海缺的不是高楼,相对欠缺的是生态环境。上海“十三五”规划建设的21个郊野公园,现在已经启动建设7个,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将达到6个。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也正有序推进中。
对于备受关注的黄浦江两岸贯通问题,应勇说,黄浦江两岸贯通的核心是将沿岸的生产功能转变成生活功能。今年6月底,黄浦、杨浦、虹口、徐汇、浦东的部分滨江段总共25公里已经基本贯通开放,到9月底将再开放7公里,到年底将实现45公里岸线全部贯通开放。在贯通的同时,将同步建设观光道、跑步道、非机动车道,还要把沿岸的工业遗存、历史建筑保护好、利用好。“我自己和家人也到现场去看过,感受黄浦江滨江岸线开放后的美丽风光。”
明年议题“对外开放”
第29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已经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围绕“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主题,各位成员发表了富有创意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明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市长咨询会议举办30周年。应勇透露,经共同商议,第30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将于明年10月28日举行,主题是“新起点、新阶段、新作为——新形势下上海全方位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