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行标志竟视而不见
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今年7月曾公布名单,明确列出中心城区124条非机动车禁行路段。中环高架下的汶水路,从粤秀路到真北路,全长约5.6公里的路段,就名列其中,全天双向禁止非机动车通行。
今天上午8时15分,走在这条禁行路段上,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接二连三疾驰而过。在汶水路寿阳路口站定,1分钟内,11辆自行车从身边“潇洒”骑过,其中9辆是共享单车,骑的都是机动车道。大卡车、公交车与他们擦身而过,看得人胆战心惊。
继续前行,在汶水路共和新路口,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圆形红色非机动车禁行标志,可是我行我素的“骑行勇士”仍有不少。
上街沿上也不太平。汶水路近寿阳路的上街沿有点窄,总宽三米出头,其中将近2/3的空间划了停车白线,停满了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剩下可供走路的宽度,只剩一米多。如此狭窄的通道上,还时不时骑过来一辆共享单车,让行人避之不及。
在上街沿骑车,往往伴随另一项违法行为:逆行。既懒得过马路,又怕机动车道有危险,所以逆行去和行人“抢地盘”,就成了“最佳选择”。
禁行路段却允许停车
汶水路从粤秀路到共和新路不到2公里禁行路段里,类似的上街沿“白线”停车区域,还有多处。关于共享单车停放,目前上海各区的通用做法是“划白线”:“白线”区域内允许停放,白线外不能停。
连续几公里长的禁行路段,禁止骑车,却允许路边停车,还划了多处“白线”。如此设置停车区域,不妥。理论上虽有操作性——先在周边支路合法骑行,到了禁行路段,再自觉下车,一路推行几百米,停到“白线”区域,但事实上,如此守法操作者,寥寥无几。希望管理部门设置停车区域时,应该考虑再周全一些,免得在有意无意间误导了骑行者。 本报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