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当上海母港邮轮航线悄然开启时,王汇捷从旅行社订了一张当时唯一的上海母港邮轮“爱兰歌娜”号海景房的船票。“记得船票花了我2个月的薪水,邮轮旅游在当时还是比较少见且奢侈的消费。”王汇捷说,“用现在的眼光看,‘爱兰歌娜’号并不大,才2.8万吨,满载1000人。登轮手续是在高阳路1号上海国际客运中心老址办理的,那里场地小,候检时间长,硬件设施也简陋。”
2011年初,王汇捷第二次参加邮轮旅游,在外高桥海通码头登上7.8万吨、满载2435人的大型邮轮“海洋迎风”号。他回忆:“那次登轮印象非常深。中午,2000多名旅客在国际客运中心集合,经过卫生检疫和海关检查后,由船方的大巴送到外高桥海通码头。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外高桥海通码头是备用的客运码头,候检大厅、边检查验、登轮廊桥等设施都是临时组建的,比较简陋。大家下车、通关、登轮,花了近5个小时。等手续办完,大家全身都湿透了。”
今年暑假,王汇捷一家登上重约16.8万吨的“海洋量子”号,这艘邮轮可容纳4180名乘客,是世界上最大的十艘邮轮之一。相比前两次邮轮行,王汇捷觉得,候检大厅更舒适了,边检查验流程更便捷了。
据浦江边检站介绍,国际上已兴盛百年的邮轮旅游业,在中国起步虽晚,却是全球邮轮旅游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2012年开始,上海邮轮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上半年乘坐邮轮出入境的人数,超过17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预计今年全年出入境的人数将超过400万人次。由于市场前景看好,国际各大邮轮公司争相进入中国,今年有12条母港航线在沪运营。邮轮旅游成为老百姓喜欢的新兴休闲方式。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