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是我居住小区物业公司的垃圾清运工。
这是个随和而又勤快的小伙子。每次在小区里遇见,他都会微笑着主动打招呼。小张除了做垃圾清运,还兼废品收购。因为家里不时有报纸、杂志要清理,所以,每次请他上门清理时,都要聊几句,这样一来二去,就和他熟了。
交谈中,我了解到小张来自安徽泾县,爱人也在上海打工,家里还有老人和三个子女。最大的已经上高中了,最小的还在上三年级。我问:“为什么不把孩子接来上学?”小张说:“上海房租贵、学费贵、生活开销太大。三个孩子都过来,负担不起!”
我问:“你们夫妻俩常年都在上海,孩子们的功课不受影响吗?”小张笑了:“孩子们都很懂事。我给他们说,谁学习好,就带谁来上海。他们都想来,就比着学。老大今年高三了,目标就是考进复旦大学。”
小张还告诉我,除了我们小区的清运工作和废品收购,他周末还到邻近小区收购废品。而他爱人则在建筑工地做饭。
了解到小张两口子工作辛苦,既赡养老人,还供三个孩子上学,很不容易。我就给他说:“我家的废旧报刊,你定期来帮我收走就行了。就别一斤三毛、五毛的算了。”
小张听了直摇头:“那怎么行?这不是占你便宜吗?”我说:“你这是在帮我的忙,怎么叫占便宜呢?你不来帮我收,我还要到街上去找人,那岂不更麻烦?”
我这么说,小张还是坚持要付钱。我说:“那就别称了。你看着给就行了。”但每次,他还是要称好斤两,把钱付给我,再离开。走前,还总不忘问一句:“你家有垃圾吗?我顺便带下楼去。”
知道小张的小儿子正上小学,每年,我都整理出一些儿童图书、杂志交给他。每次,小张都如获至宝,连连道谢。等下一次来,他就会反馈儿子读书的情况给我:“李老师,你送的儿童杂志。我儿子可喜欢看了。谢谢!”看到这些书刊物尽其用,我也很高兴。
小张是个有心的人。或许因为送书的缘故吧,他总想找机会为我做点什么。
一次,来沪小住的老岳母清洁厨房时,不慎将不锈钢水槽的滤塞丢进了垃圾桶,等发现时,那东西已混在生活垃圾里清理出去了。我安慰老人说:“丢了就丢了,再配一个就是。”可是老人家却难以释怀,坚持要到楼下垃圾桶里去找。我拗不过,就给小张打了电话,请他清运垃圾时关注一下。
本来,我也没抱太大的希望。一个单元二十几户人家,楼底下垃圾桶总满满当当,找那么一个不起眼的金属塞子谈何容易。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中午打的电话,吃晚饭时,小张就把那塞子送来了。洗得干干净净,用一个清洁袋装着。
还没等我道谢,老岳母已感慨得不行,拿了两个苹果,硬要塞给小张。小张却连连摆摆手说:“不了,不了,还要到隔壁小区做清运呢!”
小张走后,岳母一个劲夸奖:“真是个好小伙子!”还叮嘱我:“以后家里有不用了的电器、家具什么的,都别随便扔掉,都给小张拉走。他们用得着。”
我连连点头。其实,不用岳母叮嘱,我也会这么做的。因为这对于我和小张来说,都是很自然的事。
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往往就是在这么不经意间建立起来的。这无疑是平淡生活里值得回味的一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