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开出7扇门
家住衡山路20弄衡安大楼的居民郝老伯打进本报962555热线,反映18楼业主私自将多堵承重墙敲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昨天,记者刚来到现场,就被郝老伯拉着前往18层。记者看到,整个层面都在装修,走道里被拦成一个个“隔间”。其中,数间房屋都被开了门。装修工人表示,墙是业主“让敲的”,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天平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工作人员介绍,接到投诉后,曾和第三方检测公司一道上门调查。经鉴定,业主在买下这8间房屋后,实施整体装修改造,私自敲去部分承重墙,并擅自开了7扇房门,目前已经立案。记者在房屋质量检测报告上看到,7堵轴钢筋混凝土墙体被拆除、开洞,改造后的“房门”尺寸宽约1米,高2.2米左右。
“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到当事人,对方不是说忙,就是推托找装修工人。”城管队员说,当事人的行为,等于是放弃了解释的权利,均已留下电话录音作为凭证。目前,城管部门已要求当事人限期整改,同时拟对其作出“顶格处罚”。
敲墙头改风水
近日,丰翔新城有居民反映,小区6号楼一户人家也在装修过程中敲去了承重墙。
城管执法中队联合检测公司、居委、物业一起上门检查后,发现,该户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将一堵承重墙敲去,改成了一扇大门(见图 徐驰 摄)。“主卧的门正对入户大门,风水不好,所以,我想换一侧开门。”业主的解释,让执法人员哭笑不得。城管队员当场开出《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施工,限期修复。同时,执法人员依照《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对当事人处以1万元罚款。
堵源头严执法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损坏房屋承重结构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严重危及着公共安全和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存在极大隐患。2016年1月15日至2017年10月31日期间,上海城管执法部门共受理损坏房屋承重结构类案件10605件,立案1798件,自行整改数量约1400件,行政处罚257件,罚款金额达582万多元。举报多、整改少,“治敲墙”到底有多难?
一是发现难。《关于加强本市居住房屋违法违规装修和使用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落实了物业的发现劝阻和报告责任,要求对正在实施的居住房屋违法违规装修和使用行为,予以劝阻制止。然而据统计,损坏房屋承重结构的案件大都来自市民举报,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如果等到有举报了再去现场,承重结构已被破坏,给查处和整改造成了很大困难。
二是取证难。业主通常难以联系,或者“主动回避”,处罚文书迟迟无法送达、物业更迭频繁,图纸无法调阅,都给取证带来了难度。
三是恢复难。《关于查处损坏房屋承重结构违法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当事人自行或者委托他人实施修复的,应当出具市住建委认定的具有资质的房屋检测单位作出的检测报告,经城管执法部门核实修复部位与损坏部位一致的,确认为房屋承重结构已修复。但在实际操作中,违法当事人以“费用较高”为由,不愿出资配合恢复认定,作出检测报告的修复比例并不多。
乱敲承重墙难道真的就管不住了?对此,相关部门表示,首先是要做好前端预防:加强群防群治,督促物业履行管理职责,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行为的产生。其次是严格执法:通过加强征信平台运用,将违法当事人列入“信用黑名单”;加强不动产交易注记力度,对违法当事人,冻结房产交易不办理抵押贷款等。同时,还将加强“行刑对接”的力度,对严重危及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本报记者 徐驰
>>> 相关链接
乱敲墙 闯大祸
● 2016年4月11日,松江区佘山镇西霞路上一幢居民楼坍塌。事后,房管部门初步判断认为,事故为无资质装修破坏承重结构导致。房屋的业主、承租人和施工负责人已被警方控制。
● 2011年4月,宝山区淞兴西路85号3楼施工时楼顶坍塌,损坏面积约30平方米,据附近居民及围观者称,坍塌或因装修施工敲倒承重墙所致。
● 2007年3月,平顺路保德路路口一栋正在装修的两层商铺楼内,工人敲除承重墙时,发生坍塌事故,楼顶近300平方米的面积因不堪重负又无力支撑而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