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动
近日,张爱玲从澳大利亚回到了上海。在她的小学同学聚会上,记者采访了这位曾家喻户晓的羽毛球世界冠军。年近60的张爱玲,身材匀称,略施粉黛的她皮肤姣好,眼中还带着“假小子”般的俏皮。见到许久未见的发小,斗斗嘴皮子,嘻哈打闹,岁月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什么痕迹。问她有何灵丹妙药,她笑答:“乐观、平和的心态。”
外表秀气,气质温文。当年,张爱玲是公认的体坛美女,然而球场上的张爱玲却是另一番模样,球风泼辣,扣杀猛,速度快。其实打小,张爱玲就是个爱蹦爱跳、不知疲倦的“假小子”,谙于爬树、捉迷藏这些男孩子爱玩的游戏。生性好动,注定了她为体育而生。
张爱玲就读于上海市长乐路第三小学,是学校出了名的体育全能健将,篮球、游泳、乒乓、田径......样样如鱼得水。小学毕业时,市篮球队、羽毛球队同时相中了这块“好料”。最终,羽毛球队的蒋永谊教练把她“抢”到了手。
训练时,张爱玲勤勉刻苦,聪颖的她经常学习模仿我国羽坛名将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等人的球技,并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打法中。短时间内,张爱玲的球技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之后,她成功入选国家队,在教练陈福寿的指点下,球技更上了一层楼,很快便成为队里的主力。
1978年,世界羽联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杯,张爱玲连闯数关,拿下了女单与双打冠军,成为在世界级比赛中首位拿下羽毛球双料冠军的中国运动员。之后,她又获得了第八届亚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邓小平还亲自为其颁奖。在张爱玲的运动生涯中,共获得8次世界冠军,曾享有“羽坛皇后”的美誉。
急流勇退
1984年,张爱玲带领中国女队赢得了尤伯杯赛冠军,正处事业巅峰,然而就在这时张爱玲却出人意料地选择退役。作出这样的决定,是源于张爱玲从小就善于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
张爱玲深知,打职业羽毛球是“吃青春饭”,运动生涯十分短暂。“我不愿等到体衰力竭之后,境遇变得难堪才离开。我想走一条更长更远的路。所以我选择急流勇退。”
此外,张爱玲也不愿错过她愿意一生相伴的那个人。陈昌杰和张爱玲同岁,两人也是同年进入国家队。初次见面,来自辽宁大连的陈昌杰就吸引了张爱玲的目光。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的他也是中国男队的主力,打球特别凶猛,特别是在腾空跃起时,还有一手突然停顿的绝招,让对方不知球会打向何方。张爱玲非常喜欢这样的打法,有意向陈请教,一来二去,两人熟了起来,在讨论技术的同时,也渐渐产生了感情。然而,当时国家队不允许队内谈恋爱。为了能和陈昌杰厮守一生,张爱玲任性了一回,选择退役。之后,张爱玲和陈昌杰先后一起在上海队执教3年,并在马来西亚执教10年,带过的队伍战绩显赫。
忙并乐着
如今,张爱玲举家定居在珀斯,其实很早,张爱玲便与这座澳大利亚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1976年,中国国家队受邀到珀斯参观访问比赛。张爱玲记得,在飞机降落前,从天上俯瞰珀斯,放眼望去是绿油油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成群的牛羊,迷濛细雨中升起了几缕袅袅炊烟,宛若世外桃源再现。张爱玲当时就许下心愿,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来珀斯享受这样的宁静。
1999年,张爱玲如愿以偿,移居到了珀斯。虽然张爱玲嘴上说“来珀斯,就是来找清静的”,但其实她还是闲不住,对羽毛球仍心生涟漪。张爱玲在西澳州羽毛球队当了7年的教练。不仅如此,2000年,张爱玲和陈昌杰还在珀斯成立了自己的羽毛球俱乐部,取名“未来之星”。在澳大利亚,羽毛球并非主流运动,打球的人很少,张爱玲说:“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是为了培养澳洲羽毛球氛围,让更多的人爱上这项运动。”
在朋友的建议和帮助下,俱乐部在2005年举办了首届“未来之星”西澳羽毛球锦标赛。从报名统筹到准备场地,从赛事抽签到教练安排,张爱玲和陈昌杰都亲力亲为,往往要忙活上好几个月。每次收到的赛事报名费,张爱玲不会收入自己的囊中,而是用来当奖金,有时候凑不够还得倒贴。之后每年,比赛都会如期举办,参赛人数也逐年增加。业余爱好者把比赛当成检验自己平时训练结果的考场,甚至还有澳大利亚国家队的职业选手也会来参赛,“未来之星”西澳羽毛球锦标赛成为当地羽毛球发展的风向标。
除了运作羽毛球俱乐部,张爱玲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陪伴家人上。年轻时,身为教练的张爱玲不得不四处奔波,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球员身上,因此疏于对儿子的照顾,张爱玲常对此感到愧疚。转眼间,儿子已成家立业。在珀斯,张爱玲找到了另一种补偿儿子的办法,那就是照顾自己可爱的孙女。刚开始,为孙女换尿布、喂饭都会让张爱玲手忙脚乱,人一下子瘦了5公斤左右,但张爱玲乐在其中。从未掌过勺的张爱玲学着下厨,空闲时,张爱玲会为家人烧上一桌地道的上海菜,从油爆虾到红烧肉焖蛋,个个颇具上海特色。“好在家里人从来不嫌弃,都说好吃。”说起这话时,张爱玲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献计献策
羽毛球是张爱玲一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上海羽毛球队一直是她心中的挂念。这些年,上海羽毛球队不温不火,尖子队员屈指可数,张爱玲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海队冒出过像朱琳、王仪涵等这样优秀的选手,可惜或是昙花一现,或是状态时常不稳定。上海羽毛球队需要的是真正的领军人物,除了拿世界冠军外,应该要称霸一段时期,那才叫真正的有实力。” 张爱玲言语间仍透着往日的豪气。
当年,张爱玲在球场上几乎无人能敌,叱咤风云了近10年。当被问到为何能常年处于统领地位时,张爱玲提到了天赋,更强调了基本功的重要性,“打羽毛球就如同盖房子,首先要把地基打牢、打结实,这样房子才能越建越高,如果地基不稳就会地动房陷。”当然,张爱玲并不讳言一支球队更需要优秀的教练员。但是,这些年来,上海还没有出现像蒋永谊这样优秀的教练,“好的教练需要无私忘我的付出”。
年近60的张爱玲现在依然能够骑车、游泳、打球。关键是整个职业生涯里,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伤病,从未动过手术。对此,张爱玲说,运动员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日常训练时一定要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好的运动员应该知道自身的弱点,再有针对性地加大训练,缺什么就补什么,而不是盲目地苦练。” 见习记者 陈慧琴 本报记者 李京红
记者手记
幸福写脸上
岁月如梭,张爱玲离开羽坛、远离人们视线已有很多年了。曾经叱咤世界羽坛近10年的“上海小囡”还好吗?回答是肯定的。
认识张爱玲也已经有40多年了,虽然不常见面,但总是能够通过她的朋友圈,了解她的点点滴滴。比如,同老公一起打高尔夫、一起骑自行车、一起去长途旅行。张爱玲很忙,去羽毛球训练馆,接待好友们来珀斯。过年过节,晒出的是她作为大厨烧的满满一桌菜,还顺便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得出,她在澳大利亚珀斯相夫教子,含饴弄孙,生活幸福。
张爱玲说,近些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回上海,上海毕竟是自己的根。虽然父母已经不在,但是,哥哥姐姐们都生活在上海,亲情就是牵挂。在上海的她很忙碌,忙着同儿时的小伙伴们叙旧,同上海羽毛球队的教练和队友们聚会。张爱玲的朋友圈个性签名上有这样七个字:我还是原来的我。朋友们说,没有人当她是羽毛球皇后。即便是世界冠军,也完全没架子,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在儿时聚会上,张爱玲和伙伴们齐齐戴上了红领巾,敬起了队礼,跳起了小时候跳的舞。那顽劣,让人忍俊不止。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爱笑的张爱玲,愿你永远把幸福写在脸上。 李京红
新民图表 制图 叶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