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文创50条” 1 影视产业篇
~~~上海“文创50条” 1 影视产业篇
~~~上海“文创50条” 1 影视产业篇
~~~上海“文创50条” 1 影视产业篇
~~~上海“文创50条” 1 影视产业篇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江畔,每个周末都像过电影节
上海“文创50条” 1 影视产业篇
孙佳音
■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光影筑梦”纪念展现场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没想到,在上海可以看到修复后的《烈火战车》。”上周末,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第二次举办“英国电影大师展”,影迷江小姐拉着男朋友的手,看完了这部比他俩年龄相加还要“大”不少的电影,她有几分激动地说,“这是1982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当年几乎横扫奥斯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时还拿出来“致敬”过,可以说是一部改变英国电影史进程的作品。没想到在上海影城就能看到。这两年,我们还看过《本命年》《上海公园》《少年巴比伦》《我们诞生在中国》……很多周末,都像在过电影节。”

  有很多好影院可去,也有很多好电影可看,这是市民最直观也最真切的感受。在这背后,是五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影视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密集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打通了电影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为上海探索现代化电影工业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升了上海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数据显示,在上海新落户的影视企业数量、制片备案出品数量、电影票房等各项产业硬指标均有显著的增长,已初步形成了制片主体逐步集聚、影视精品逐步涌现、人才梯队初见规模、创作环境逐步优化的良好局面。而未来,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最新印发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上海“文创50条”)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筑巢引凤

  2012年,上海的电影制片公司只有96家。五年后,上海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制作主体已达1988家。不仅数量激增,而且品质不断提升,引进的公司包括阿里影业、博纳影业、爱奇艺影业、麦颂影业及联瑞影业等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部分知名导演也逐步将创作重点转至上海,来沪设立了个人影视公司,如导演徐峥的腾宇影业、宁浩的坏猴子影业、黄渤的翰纳影视等。这背后,是政府和政策的支持。银润传媒董事长陈向荣告诉记者:“2013年之后,我们所有的电影报备全都在上海,在创作期、制作期、发行期还能拿到比较可观的资助。”以帮助青年导演成长为己任的坏猴子影业老总王易冰更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毕竟投资青年导演的作品明显比投资成熟导演的作品更具风险,“我们在开发这些电影项目时当然会面对投入成本的压力,而主管部门总是在项目开始阶段就支持我们,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随着上海“文创50条”的正式出台,“出品一批代表性作品,争取‘上海出品’作品数量位列全国前茅。集聚一批标杆性企业,引入国际知名的电影后期制作企业,集聚国内排名靠前的影视发行企业;集聚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综合性影视企业集团”将进一步被贯彻落实。筑巢引凤,相信上海的电影创作将继续呈现繁荣局面。

  扶持原创

  2017年,主旋律影片《我是医生》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村戏》《陆垚知马俐》分别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最佳摄影奖和导演处女作奖。陆川导演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入围2018年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单元,将竞逐最佳纪录片。继2016年上海出品的《七月与安生》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后,由冬春(上海)影业出品、著名导演王小帅担任监制的影片《老兽》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亚洲未来特别大奖……公司多了,项目多了,更重要的是,随着电影创作质量和制作水平的显著提升,好作品也更多了。而“文创50条”的第一条第一句就指出,将“推出一批价值内涵与艺术品格相统一的优秀剧本,加强影视剧本扶持,着重扶持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农村题材,着重扶持原创,着重扶持计划在重要时间节点播出的选题项目。”

  扶持可以从剧本下手,也可以从编播上鼓励。前不久,在东方卫视的招商会上,SMG纪实频道总监、云集将来传媒董事长干超在短短十分钟内发布了15个纪录片项目,这家台属专业纪录片公司,两年来以“越野”“贝尔”“本草”等IP领跑产业,这一次,东方卫视大手笔地拿出了明年周间晚间的黄金时段固定排播纪录片,这是上海的判断,也是上海的姿态。

  跨越发展

  2015年9月,松江兴建了全国唯一的高科技水下摄影棚,水泥还没干,就有一个广告摄制组要求来拍摄。两年来,这里吸引了不少影视公司前来取景。负责人王林告诉记者:“我们的池子不大,只有12×8米,深5米,但我们有很好用的升降系统,旁边还装了起吊机,方便剧组装拆道具。”可以说,这一方小小的水池,见证了中国影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电影,到电视,再到网络自制剧,这两年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剧组都愿意把作品拍得更好看,未来的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大。”

  上海“文创50条”中还着重提到了“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打造‘1+3+X’产业基地布局”。在未来的日子里,上海将以“科技影都”为目标,建设松江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构建人才培养孵化类、影视制作投资类、影视取景拍摄类特色影视摄制服务功能区,整合若干影视产业资源。

  相信数年之后,上海将以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高科技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吸引更多国际大片来沪拍摄和制作,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3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A22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广告
扫一扫
当年“羽坛皇后”张爱玲近况
浦江畔,每个周末都像过电影节
上海影迷是幸福的
1+3+X
新民晚报文体汇A08浦江畔,每个周末都像过电影节 2017-12-17 2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