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同济大学教授左琰在这里破解上海三大经典建筑中不为人知的“密码”。这场名为“邬达克建筑的装饰语言”讲座,开始前一个小时,报名者就已络绎不绝地来到现场,只为听讲时有个好角度。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没想到慕名而来的建筑爱好者人数大大超过了预计,于是就有了上文热闹的场面。
这些年通过每年举办的“上海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市民们越来越多地了解了邬达克这位上世纪30年代旅沪斯洛伐克裔匈牙利籍建筑师。这次的讲座之所以能吸引到这么多观众冒着严寒而来,主要还是冲着邬达克在上海的三个代表作——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和吴同文住宅(绿房子)背后的故事。尤其是大光明电影院,正是凭借“大光明”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白色外衣,邬达克重新登上了现代建筑的国际舞台。
在从设计风格的角度讲解了上海三大经典建筑之后,左琰教授介绍道,在大光明电影院和吴同文住宅中,邬达克留下了一些奇特的抽象装饰符号,仿佛某种暗藏深意的外来文字一般,被称作“邬达克密码”。譬如,大光明电影院大厅中,黄黑格子相间的大理石地面上嵌入了多个奇特的装饰符号。“对此,学界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其中藏匿着建筑师的名字L.E.HUDEC,而另有学者认为这些符号的几何形态中包含着邬达克姓名的左右结构、汉字的上下结构以及匈牙利国旗的双十字图案等要素。”左琰教授说,这类手法在吴同文住宅中也得到了相似的运用。
左琰教授说现在大光明电影院底层还能看到这些奇特的装饰符号,“或许这是建筑师隐晦纠结的内心独白,抑或是为作品留下的特殊签名,这些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变得遥远而神秘,一切都自待后人去猜想吧。”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