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未走下绘图板
早在2001年3月,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在韩国空军学院毕业典礼上就宣布要发展国产隐形机。不久后,韩国国防部宣布从2003年开始研发KF-X,2015年服役。韩国人觉得自己能按照美国授权生产KF-16战斗机,电子工业也发达,研制KF-16级别的隐形机理应信手拈来。
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ADD)负责KF-X预研,它清楚自身实力,连KF-16的技术都没吃透,更复杂的隐形机恐怕更难搞定。细化设计时,ADD希望美国洛·马公司帮忙,但洛·马担心培养竞争对手,影响自己F-35的销路,所以断然拒绝。
2008年李明博政府上台后,对KF-X兴趣缺缺,更希望从美国采购F-35。ADD不甘心KF-X被废,就四处寻找合作伙伴,希望能分摊研制费用。2010年,印尼航宇公司同意和ADD合作,并且印尼政府也同意承担20%的研制费用。有了国外合作伙伴,KF-X得以继续进行下去。之后两年,ADD不断鼓捣,连续拿出KFX-102、KFX-103、KFX-202、KFX-203方案。这时候,民营的KAI也参与KF-X设计中,并拿出自己的概念方案——KFX-E(也称KFX-501),这是机身前半部像F-22、后半部像F-16的“杂交机”,大量采用KAI已投产的FA-50攻击机零件,最大限度地降低费用。
2012年,朴槿惠政府上台后,KF-X项目重新进入快车道,但ADD与KAI的内斗却变得白热化。2013年首尔航展上,ADD和KAI各自展出KF-X概念模型,私下还攻击对方的设计“不靠谱”。
为了最终拿下KF-X项目,两家又分别找来新的合作者——ADD找的是大韩航空(KAL),KAI则找到洛·马公司。洛·马之所以愿意帮忙,还是因为韩国在2014年敲定采购首批40架F-35战斗机,作为交换,洛·马同意为KAI提供技术支持,于是竞标天平开始迅速向KAI倾斜。2015年3月30日,KAI与洛·马联合团队获胜,赢得KF-X项目的发展合同。可是直到今天,KF-X的最终设计还是没有确定下来。
技术性能差强人意
据KAI公布的数据,KF-X装有两台美国F414涡扇发动机,两侧翼下各有三个挂点,挂载导弹和副油箱。由于武器采用外挂方式,KF-X的隐形能力只达到“四代半”水平。KF-X的雷达尚未公开,几乎肯定要由美国提供,因为韩国在雷达方面水平很差,无法独立研制。
韩国虽将KF-X的技战术性能降档,但KF-X能否自研成功还是问题。尽管“四代半”战斗机的综合性能不如五代机,但明显高于四代机,像有源相控阵雷达、航电系统、高性能发动机、先进蒙皮等等,都不是韩国自己能解决的。所以,降档的KF-X也要靠美国支持,这也是KAI拉洛·马作为合作伙伴的原因,而洛·马公司愿意出多大力,还要看韩国采购F-35的力度。说白了,KF-X是没有多少韩国核心技术的战斗机,而在概念设计还没有最终完成,特别是一系列关键子系统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KAI所称的要在2021年制造出KF-X首架原型机,2026年服役,无论怎么看都不靠谱,形同“钓鱼工程”。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