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力量
让实体书店回暖
在日前颁布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上海“文创五十条”)中,“推动实体书店升级发展,落实《关于上海市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多元、充满活力的新型实体书店的发展格局”的有关内容,成为近来各具特色的实体书店纷纷刷“颜值”的精神动力。
吾同书局创始人之一王国伟认为,民营书店起始于“情怀”,书店定位清晰后,团队的专业性和执行力会滞后,同样,商业收入与刚性成本支出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压力不小。“民营书店的成本支出都是刚性的,一切资源都需自己整合。因此,来自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仍然是必要的。”
“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不论是大型综合性的还是‘专精特’的中小型书店,我们都一视同仁,只要符合申报条件都可以通过申报得到一部分资金支持。上海以开放的姿态、严谨的规划、丰富的资源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2012年,上海开始扶持实体书店,与前期投资量相比,政府资助虽然更着重于精神上的支持,但无论多少,对于书店的稳定经营都有帮助。“最大的帮助,莫过于国家层面上对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收增值税,这是最给力的。”徐炯说。
全民阅读也为实体书店的回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这方面,区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他们乐意为实体书店提供低租金甚至免租金的场地。”对于书店来说,50%的运营成本要用于租金,有些书店开不下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租金不断上涨。
第三方面是社会的支持,有些企业为了在开发区内营造更好的文化环境,满足开发区内人才的文化需求,为实体书店的进驻提供了低租金的场地。从市场来说,不少大型商场都在转型,书店成为了转型商场提升品位的重要元素,因低租金和免租金,很多品牌实体书店得以进入大型商场。在商场内驻扎的西西弗书店,利用大数据来精准地选书营销。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旗下的BOOCUP现代书店位于陆家嘴正大广场,诺贝尔文学奖一公布,读者就能在其中找到石黑一雄的作品;电影《敦刻尔克》上映伊始,相应的原版小说也能在其中找到。
据透露,中期的重要目标就是为大学生阅读人群做谋划,首先要搞清学生选择实体书店或网购买书的原因,让2010年前后在寒冬中消失于大学校园周围的书店重新开出来,推动上海高校校园实体书店的全覆盖。
新老交融
推深度合作开展
据悉,在数字发行渠道上,上海存在薄弱环节。京东、亚马逊、当当都没在上海设立总部,但现在技术变化很快,社群营销兴起,这对特定人群售书特别有效,很多少儿书因为粉丝众多而热销。上海在分众领域是有优势的。
徐炯认为,坚持开放政策能够引进新的力量和创新创业企业,书店的形态在未来还会有很大的变化。“现在不少实体书店纷纷在刷颜值,但这不是终点。随着时间流逝,高颜值也会不再,书店应该越来越重视选书团队的培育,选出有品质的书。创新创业企业与传统企业相融合开展深度合作,下一步不是已有形态的合作,更重要的是与正在孕育中的形态的合作。新闻出版局所要做的就是在服务上搭建平台,让新企业老企业互相看见,做好前期沟通,及时扶持。”
市民王建刚家里的书柜上,还收藏着一本他读书时用的第7版《新华字典》,出版时间为1990年2月。这本老字典尘封多年,书页泛黄,封皮都已从内页上脱落。王建刚的儿子今年刚进小学读书,当他准备为孩子购买一本最新版字典时,老师的要求是请家长在手机上下载《新华字典》客户端。今年6月11日,这款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APP正式登陆苹果手机应用市场,立刻风靡全国,被用户誉为“学习工作之利器”。王建刚感慨地说:“纸质书籍电子化已成趋势,如今已很难看见有人掏出一本厚厚的字典来翻了,电子阅读轻便又快捷。”
《辞海》计划于2019年推出“云平台”,将实现从编纂、管理到发布、运营全流程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成全产业链的工具书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和权威的汉语基础知识服务平台,以适应用户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权威知识的需求。
十年前,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正式成立,这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牌的第一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2016年,基地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名列全国30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第一。“它已由最初的文化产业试验田,逐步成为全国知名度和集约程度最高的文化产业园区之一。”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创新服务部经理季凤文说,现在园区内已形成了数字出版、网络游戏、新媒体、文化装备、动漫影视等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优势产业。
上海此次发布的“文创50条”势必加速一大批传统出版项目迈向“大数据时代”的步伐。
本报记者 徐翌晟 见习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