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紧校园传染病
防控篱笆
《上海市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中,对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学前儿童看护点等提出了三点基本卫生管理要求:设立卫生保健机构或配备卫生保健人员;实施每日晨检、健康巡查,落实学生健康体检、预防性消毒和痊愈返校证明查验等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将传染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
对于这些管理要求,上海各级各类学校中并不陌生,其中有些内容已经落实了较长时间。目前,上海制定了严格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规范落实学生晨检、每日健康巡查和缺勤缺课每日网络直报等制度,并在中小学校重点落实每年的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以及在高校组织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对校园疾控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作机制。如在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均配置了足够的洗手龙头。上海还通过“洗手工程”,进一步推动在校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沪上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托幼机构基本落实了“学校因病缺课缺勤每日网络直报”,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将于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上海还建立了市级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平台,管理食品原材料来源、人员健康情况等关键环节;组织搭建了高校卫生保健管理平台,对高校传染病、门急诊和健康体检情况进行管理;建设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等一系列措施。
此外,早在2010年,上海市政府便将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列为“对学生终身发展和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10项“重点发展项目”之一。2013年,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宣告成立,成为我国首个学校卫生保健行业的一级协会,旨在规范解决学校卫生工作中健康教育、食品安全、学生医疗待遇、校园内传染病的防控问题。
打造高素质
校园卫生队伍
任何工作机制,都离不开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卫生保健人员队伍作为保障。近年来,在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专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教育部门重点开展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目前,上海教育部门除了依托杉达学院培养卫生保健专业本科人才外,2016年,还依托复旦大学、交大医学院以及杉达学院分别建立了3个市级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研训基地,来全面提升提高现有人员的岗位能力。
依托几个研训基地,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培训、中小学健康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等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中,此次培训就是依托交大医学院研训基地开展的专题培训。今后,随着研训基地运行机制的完善,上海教育部门还将结合学校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学校需求的专题培训。
理念更新
保障机制落实
在各种培训中,上海教育部门一方面加强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与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结合当前学校疾病防控形势,不断加大卫生保健人员的理念意识。此次培训就对卫生保健人员提出了几方面的责任意识,以适应教育发展带来的疾控工作新变化。
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首先需树立责任意识。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显示出党和政府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培训要求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对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对传染病疫情要有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以对师生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专业的素养和能力,切实承担起校园传染病防控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