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沪上积极探索、创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方式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在家门口爱上运动
沪上积极探索、创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方式
雨田
上海女排队员走进文达学校
宝山区高境镇青少年社区运动会,孩子和家长一同参加“绳圈力量”项目
■ 旱地冰球“草根教练”培训
■ 青少年参加体育项目公益性培训
  家住浦东新区的杨先生发现,周末可以遛娃的地方变得多了起来。8岁的儿子乐天今年体验了上海市青少年社区运动会,还加入了橄榄球俱乐部,学校里,他和同学都会交流最近参加了哪些运动……像杨先生这样的家庭,正是受益于上海渐成体系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

  近年来,上海市体育局积极探索、创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通过组织青少年体育项目公益性培训和青少年社区运动会、设立“体育开放日”和搭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平台、实施“草根教练”培训及启动“优秀运动员进校园”等措施,组织活动,搭建平台,培训师资,营造氛围,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家门口爱上运动,达到健身育人的目的。

  青少年体育项目公益性培训和青少年社区运动会

  为孩子提供运动启蒙

  2015年起,市体育局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的形式,开展了三大球(足球、篮球和排球)的公益性培训,目前已增至冰上项目(冰壶、花样滑冰、冰球)、传统项目(武术、射箭)及新兴项目(旱地冰球、橄榄球、软式棒垒球)共11个项目,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参与选择。今年,在开展公益性培训的基础上,于7个区开展了青少年社区运动会,旨在方便青少年就近参与体育活动,也充分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模式逐步形成。

  既讲乐趣,又注重团队精神的培育,很多家庭感受到青少年社区运动会的用心。在宝山区高境镇的青少年社区运动会上,“绳圈力量”项目要求多个家庭共同协作,爸爸妈妈合力将绳子绷成一个圈,并保证在绳子上行走的孩子不掉下来。“大家因为一根绳子连在一起,分享爱,懂得责任。”运动会承办方上海跃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理事长李胜席记得,两场运动会吸引到近500个家庭参与,“结束时孩子和家长都依依不舍,跟我们说:这样的活动要多办,常办。”

  目前,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公益项目吸引了32家培训方参与,2017年已有6413人次的青少年参与培训,1661名青少年及数千位家长走进社区体育场地参与了青少年社区体育运动会。

  “体育开放日”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平台

  学生得到专业体验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张笑带着5岁的孩子参加了以全市254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活动平台的“体育开放日”活动,篮球、排球、乒羽、射箭、障碍跑……孩子的闯关护照上,敲满造型各异的图章。“体育开放日”吸引了万余名青少年及家庭参与其中,张笑感谢这样的活动为孩子提供了体育启蒙,“家里没有这么多设备、器材,参加完‘开放日’,孩子会要我讲讲他感兴趣的运动,还会去看比赛的转播。”张笑正在了解所在社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情况,计划选择适合孩子的项目加入,让体育锻炼慢慢成为孩子的习惯。

  成立4年的上海江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设的项目已增至6个,每周参与学生1000人次,覆盖率达到80%。学生们可选择国际象棋、足球、击剑、跆拳道、网球和花式跳绳等项目,并有机会参加俱乐部联赛。为照顾距离较远又有需求的学生,今年的跆拳道比赛在青浦区设立分赛区,俱乐部主任孙备得说:“从培育角度出发,比赛设置等级奖和各类专项奖,给更多孩子鼓励。”比赛结束,拿到“优秀苗子奖”的学生和拿到一等奖的笑得一样开心。

  参与运动的学生队伍扩大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运作规范和专业上也下了功夫。今年很多单项协会都参与到俱乐部联赛中来,在赛事安排、组别设置、名次取定等环节提供专业指导。协会还为比赛安排专业裁判。以跆拳道比赛为例,完全参照职业赛事,除了场上裁判,还配备负责电子打分的侧面裁判和录像回放裁判。“参赛的学生和家长因此对我们俱乐部更加认可,现在各项目的报名都是秒杀。”孙备得说,“我们设置了二次筛选机制,给孩子调整项目的机会。”

  目前上海共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7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俱乐部7家,国家级218家,市级52家,搭建的联赛竞赛平台增至15个运动项目,俱乐部联赛参赛人数近6000人,构建青少年社会体育新格局。不少俱乐部还结成项目联盟,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服务。今年,全市首家“青少年体育服务中心”在普陀区成立,为不少初三学生提供了体育加试培训。

  实施“草根教练”

  培训计划 

  学员找到好老师

  市体育局鼓励市单项协会制定“草根教练”标准,开办“草根教练”等级培训,扩大青少年体育教练员队伍,提高科学指导水平。目前,开展“草根教练”培训的项目已扩大至足球、篮球、高尔夫球、射箭、旱地冰球、网球、中国象棋7项,2015年至今,已培养“草根教练”2000余人,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也为基层教练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作为市足协E级教练员培训班的优秀学员,上海格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周诗为教练还去了意大利帕维亚接受国际米兰俱乐部青训讲师的授课,对培训成果她感受颇深。“我们学习的教学方案针对低龄孩子,训练内容围绕激发孩子兴趣来设计。”从职业队退役后转做教练,周诗为理论接触得少,通过培训拓宽了眼界和思路,学会用合适方式授课,“过去一板一眼,现在我会站在孩子角度和他们交流,比如开开玩笑,配合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他们接受起来容易很多。”

  周诗为已拿到D级足球教练员证书,她希望继续深造,在足球教练员的专业道路上不断进步,“通过这一层的培训,我学习到了更多专业足球的教学技能,有资格去带校队、精英队。”

  优秀运动员

  进校园活动

  最生动的育人教育

  市体育局贯彻实施《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年》,实施体育育人计划,2017年上海市“优秀运动员进校园”系列活动从5月启动,围棋九段常昊,自行车世界冠军郭爽、黄丽,网球全运冠军吴迪,击剑全运冠军张成杰、何伟、刘星宇,全运会女足、棒球队员,以及光明优倍女排俱乐部走进校园,7所中小学的1500名学生直接从活动中受益。

  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和体育明星们交换礼物,还能在互动游戏中挑战自己的偶像。而听运动员分享成才故事,感受偶像们顽强的性格和品质,广大学生也得到了最生动的育人教育。上海女排主教练王之腾说:“作为俱乐部,我们也承担着社会责任。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排球,爱上体育,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所在。”  雨田  

  本版摄影  TP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齐心补短板 共话获得感
   第A07版:齐心补短板 共话获得感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1版:生态上海·专版
   第A12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9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23版:专版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A3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家装专版
   第A37版:2017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方案
   第A38版:2017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方案
   第A39版:2017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方案
   第A40版:2017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方案
   第A41版:2017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方案
   第A42版:2017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方案
   第A43版:2017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方案
   第A44版:2017新一轮全球化与中国方案
让孩子在家门口爱上运动
新民晚报专版A26让孩子在家门口爱上运动 2017-12-28 2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