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动物明星
如今,上海动物园的拱形大门是一对亚洲象雕塑,它们深情地举鼻相吻,母象的腹下还有一头可爱稚拙的小象。亚洲象的造型还出现在了动物园的新旧两版园标上,这是为了纪念建园初期的那段历史。
说起动物园的第一位住户——大象南娇,退休职工顾文养依然记得与它朝夕相处的往事:因为远离故乡,南娇一开始很不习惯。有一次夜里打雷,它吓得从象房西边一扇门逃出去,一直逃到七宝,把人家农田踏得一塌糊涂。好在不久,越南人民送来了大象阿邦,刚好可以与南娇为伴。“阿邦呢,有一点耿脾气,比南娇容易发火,一个不高兴,就在里面兜圈子,穷叫八叫,一个鼻子敲地上,特别是夜里,一看见老鼠,不得了,南娇跟着它一起叫。那么你叫叫它,就不闹了,就像跟它讲讲好话一样的。”这两头母象一直结伴活到70多岁才去世。
1971年,西郊公园经国家林业部批准,组织了捕象队,带了麻醉枪,到西双版纳密林抓捕了一头幼年野生母象回来,取名版纳。市民们争相前去西郊公园观看中国大象的风采。张景岳当年正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一帮朋友先到红旗电影院看《捕象记》,然后再兴致勃勃到西郊公园去看大象。
版纳到西郊公园一年后,与来自北京动物园的“八莫”定下百年之好,从此,在脾气较凶的八莫眼里,只有版纳。据饲养员说,八莫的饲料别的大象都不能碰,只有版纳可以吃。现在八莫和版纳“结婚”已超过四十年,生养了8个儿女,子孙遍布全国。
西郊公园1965年就着手筹建长颈鹿馆,第一头长颈鹿于1966年来自北京动物园。顾文养当时是负责运送工作的“护鹿使者”,他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带着鹿出北京后,到天津的塘沽乘轮船,正好碰到台风尾巴,人都晕船,它倒没有晕,给它吃饲料照样吃。
现年已44岁的大猩猩博罗曼的“威名”令许多游客难忘。1993年底它从荷兰鹿特丹来沪时,曾轰动全城。它拥有站直了将近2米的伟岸身躯和威猛的样貌,面对游客时常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它的性格暴躁易怒,至今单身。
在它的隔壁,住着由六只大猩猩组成的温馨家庭,它们是鹿特丹动物园于2007年赠送的,是国内最大的大猩猩种群。目前上海动物园是国内灵长类品种最多的动物园,一共有四十二种,其中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这四大类人猿。
熊猫是游客必定要看的明星动物。在西郊公园里,熊猫住着空调房,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当时除了大光明电影院里有空调,其他哪个地方都没有,这一看熊猫居然能够享受冷气开放,大家羡慕得不得了。大家就讲了,哎呀,下辈子我们投胎做熊猫算了,这么舒服。”张景岳笑谈。
濒危野生动物的新家
据原上海动物园园长张词祖介绍,上海动物园的动物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园内自养的动物繁殖后代;二是与其他动物园交换;三是直接来自野外。而从野外捕获动物,除了满足人们游览观赏的需要,主要还是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种群,使其在人工环境下继续繁衍。
1979年,林业部要出版我国的第一本野生动物画册,时任西郊公园饲养技术科科长的张词祖便承担了这个任务。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拍到了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白唇鹿、岩羊、红斑羚等珍稀的高原动物,从摄影门外汉变成了中国第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
1980年,张词祖向上级递交申请,要将青藏高原的珍稀动物红斑羚引进到上海动物园来,为它们传宗接代,由此来保护这一物种。红斑羚又叫赤斑羚,体型小巧,头上顶着弯弯的小角,身披棕红色的毛发,尾巴很短,从背部到尾有一条深褐色的条纹。它们生活在海拔2千米以上的森林、草甸和峭壁上,直到1961年才被人们发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濒危物种。
申请得到批复后,上海前后去了两批人员赴西藏野外考察,却都空手而归。张词祖决定亲自去西藏:“这个任务是我提出的,我去是有把握的。如果半年内回不来,我就跳到雅鲁藏布江里面去。”
到高原半个月之后,张词祖在当地牧民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捕获到了7只红斑羚(3雄4雌)。但是他不知道红斑羚喜欢吃什么,就把它们放到山脚下。“我观察到它们最喜欢吃松茸,其次喜欢吃青杆树的叶子,还吃麦草一类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它们能吃草了,我带去的精饲料也能吃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移动它们了。先移到成都养了一个星期,再移到上海。”
在饲养人员的悉心照顾下,红斑羚于1984年首次产下幼崽,往后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家族成员诞生。按照张词祖的设想,上海动物园不仅成功引进了红斑羚,还成功实现了该物种的人工繁育。目前红斑羚已经成为上海动物园拥有的特色动物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斑羚圈养种群。
让上海动物园引以为傲的动物住户名单中,华南虎当仁不让地位列其中。华南虎被列为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上海动物园拥有25只华南虎,数量在全国动物园中排名第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西藏、台湾、海南,基本上每个省都有来自上海动物园的老虎。现在全国各地动物园里的华南虎,大部分是上海动物园华南虎的后代。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海动物园展出的动物已从开园时的31种46只发展到470余种5000多只。园内的每一处绿化造景都与动物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只有那10万平方米清新开阔的草坪,还基本保持着60年前高尔夫球场的地貌。
现如今,曾经的西郊公园早已置身闹市,再也不是举目皆田野的郊区了;地铁10号线和多条公交线路直达动物园门口,再也不用一大早出门挤57路公交车了;人们有了更多的假期和休闲选择,去动物园可以随时出发,再也不是一年盼一回的大事。但上海动物园——人们口中的“西郊公园”,就像一个曾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老朋友,依然被很多人牵挂着。
(选自2017年11期《档案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