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到年尾盘点时
谈璎
  ◆ 首席记者 谈璎

  又是一年匆匆过。年底到了,休息在家,是时候给一年的投资算算账打打分,做一份“年终总结”。

  有位工作非常忙碌的朋友,属于沪上普通工薪一族,资金长期投资股市。他多年来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到年末,在电脑上给自己的家庭财富投资收益做张年度财务报表。他告诉我,今年结账发现股市的收益很不错,达到了16%,跑赢了市场上的大多数人。另外,他还配了一些资金在债券基金上,账面略有亏损,如此2017年投资总收益有15%左右。在今年大盘指数涨幅不温不火的状态下,对一个非专业的投资者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其实,大盘几千只股票他并没有时间一一研究,平时关心蓝筹股居多,近十年来一直关注ETF指数基金。2017年,他的操作说起来算得上简单:投入股市的资金75%买了50ETF,25%买了创业板ETF。两个ETF的组合,一个多盈一个小亏,加上比例分配合理,实现轻松赚钱。听起来一点也不稀奇,只要制定了合理的战略,并坚持执行即可。

  年终结账后可能才会知道,哪一类投资方式更适合自己。比如对大趋势把握较好但平时鲜有时间研究个股的人,购买相应的指数基金应该是投资股市的良好选择。这样做简单而且省力,收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构建一定的指数组合后,能进一步降低风险。股神巴菲特也一直向普通投资者推荐买指数基金而不是股票。他曾经说过:“透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投资人,通常能打败大部分专业基金经理。很奇怪的是,当傻钱了解到自己的极限后,它就不再傻了。”

  通过年终结账,发现风险点与能力上的不足。举一个普遍的例子,大部分股民都认为自己的水平高于市场平均,收益一直能够跑赢大盘。孰是孰非,年底结账,数字一看便知。现在手机各种交易的APP上,就能轻松查到一段时间以来的收益数据,同时有与基准的对比。如果一直低于平均水平,还不如用买基金替代买股票,节约下时间用来做更擅长、更重要的事。另外,可能发现自己在资产类别的选择上存在缺陷,比如在某一类高风险资产投入比例过高超过了警戒线,或者将绝大部分资金投在无风险产品上致使年度整体收益偏低,及时醒悟予以纠正。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温故而知新”,盘点完毕提前确定明年的投资大方向,顺势而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回眸/文体汇
   第A07版:回眸/文体汇
   第A08版:回眸/文体汇
   第A09版:回眸/文体汇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年终回顾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0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家装专版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第A25版:大虹桥专刊
   第A26版:大虹桥
   第A27版:大虹桥
   第A28版:大虹桥
内页导读
又到年尾盘点时
美股涨上天 美元跌跟头
广告
新民晚报金融城A14又到年尾盘点时 2017-12-30 2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