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交通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自2010年投入运营,便一直发挥着长三角交通中枢的作用。举例来说:从虹桥高铁站出发,17分钟到昆山(实际距离约50公里),23分钟到嘉善(实际距离约73公里),27分钟到嘉兴(实际距离约90公里),30分钟到苏州(实际距离约120公里),45分钟到杭州(实际距离约169公里),67分钟到南京(实际距离约300公里),2小时21分钟到合肥(实际距离约458公里)……2小时几乎把长三角都市圈“一网打尽”。高铁的每一次提速,都会给长三角带来惊喜的变化。
地铁2号线、10号线以及已开通试运营的17号线等等,将大量的人群输送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平均每天约有110万人流奔波在虹桥枢纽,相当于处在人流最高峰时候的一个世博会。
大交通的优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大虹桥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家居巨头红星美凯龙把总部落户在了虹桥商务区,在董事长车建新看来,落户虹桥商务区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虹桥商务区正是通向世界的登机口。我们把自己移到通向世界的登机口,也是为了表达未来走向国际的决心。”
2017年,枢纽总客流近4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为133.49万人次,成为目前国内乃至于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大会展
被昵称为“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已成功举办了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接待专业客商近1000万人次,带动上海年展览总面积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20年,国家会展中心年总展览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以上,10万平方米以上展览面积将达到70%左右。
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的会展经济被称为“城市面包”,坐落在虹桥商务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在成为商务区集聚会展上下游十几个细分产业的抓手,培育“大会展”经济的新动能。上海大学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敏等专家表示,会展经济具有宽阔的产业链,辐射效应颇为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平均拉动系数在1:9左右。未来将在虹桥商务区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产业链的会展管理组织体系。
在虹桥商务区的规划中,国家会展中心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承担的贸易量有多大,而在于帮助中国企业获取更大的贸易决策权,支持中国制造的产品向全世界展示,从而更好地走向世界,打造一批从虹桥商务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长三角无疑是大会展溢出效应的最大受益者。
◎大商务
自2015年商务区各开发地块渐次竣工,商务区招商主导作用日益彰显。截至目前已有百余家跨国公司总部、区域总部以及知名上市企业落户虹桥。头脑总部在虹桥商务区、加工工厂在长三角”的1小时产业圈正在加快形成。而长三角知名企业、总部企业也把迁移虹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优化布局的触媒,更好发挥大虹桥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叠加对经济的整合和带动。“上海是一个世界级的城市,而虹桥枢纽更是世界级的,虹桥商务区多种优势叠加,其中产生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富力集团董事长李思廉认为,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虹桥商务区是多方共赢的选择。
有着巨大国际影响力的也是长三角领军企业的阿里巴巴在虹桥的传富地块即将竣工运营,届时阿里系在上海、在长三角的一系列相关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也都将进一步向大虹桥集聚。阿里的落户,既有大虹桥巨大经济要素流动以及商务活动集聚的考量,也有交通枢纽便捷的考量。在一次工作会议上,阿里的一位负责人在做工程介绍时表示。
管委会负责人闵师林强调,“长三角地区的知名企业,依托上海和虹桥商务区的便利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不是与其他商务区、开发区的同质竞争,而是一个‘做加法’的概念,是一个企业升级赋能、整合资源和能级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