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大鲸鱼”2018演出季剧目丰富~~~
“大鲸鱼”2018演出季剧目丰富~~~
     
2018年01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鲸鱼”2018演出季剧目丰富
孩子们,看戏去!
朱渊
■ 川剧演员为孩子们表演变脸
■ 中文版《我要飞去月球》演出照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昵称“大鲸鱼”)2018演出季日前启动,儿艺剧场总经理梁晓霞公布了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6”。2017年,“大鲸鱼”专为特殊儿童引进了英国Bamboozle剧团的沉浸式戏剧《可爱的农庄》和《暴风雨也不怕》,每场仅服务6位观众,而这6位特殊小观众的笑容,融化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另一个数字是“21916”,在“大鲸鱼”《宝贝,来看戏》系列中,已有21916个小朋友走进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大门,通过观摩、互动、参与,认识了京剧、昆剧、川剧、越剧等8个传统剧种。

  打开心灵之窗

  戏剧到底有什么用?对普通孩子来说,或许就是丰富肢体、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而对特殊儿童来说,它或许是一条能直抵心灵的通道,能帮助人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帮助他们与身边最亲近的人对话。

  沉浸式戏剧《暴风雨也不怕》来沪演出时的一段视频不禁让人泪目:小小的剧场里只有6名观众,他们如嘉宾般被围绕着,艺术家们循序渐进地打开了他们的心扉。孩子们哭着进场,笑着离场。一位父亲红着眼眶说:“以往我们带孩子去剧场,总是‘压’着他,不准他大声地笑,也不准他激动,以免影响别人,引来诧异的目光。而这样的演出,却能让特殊的孩子们沉浸其中,释放自己。”视频中,一位母亲的话语让人印象深刻:“从小到大,我们都没敢对他们放松过。是你们让他们喘了口气!”

  前不久,“大鲸鱼”举行了“海星之愿”首届大师班,70多位学员在Bamboozle剧团三位导师的引导下,学习用戏剧的方式对特殊儿童进行艺术启发。活动共筛选出9名中国演员,他们将参与Bamboozle剧团《可爱的农庄》的在沪演出。今年,剧场还将引进《温柔的巨人》,并尝试将《可爱的农庄》本土化,深入社区街道、辅读学校。

  领进戏曲大门

  “大鲸鱼”不仅仅助外国经典剧目落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也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2016年,“大鲸鱼”推出了全新原创系列《宝贝,来看戏!》。两年来,京剧、川剧、昆剧、沪剧、越剧、秦腔、黄梅戏、花鼓戏等轮番上演,在这里,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生、旦、净、丑”,什么叫“水磨腔”,什么是“折子戏”,一颗戏剧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悄悄种下。新的一年里,淮剧、评弹、豫剧和河北梆子戏等更多地方剧种将继续登上“大鲸鱼”的舞台。演出之外,“大鲸鱼”还将策划一系列综合性的展演活动,融舞台戏曲表演、展览展示、工作坊和“大鲸鱼集市”为一体,全方位展现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让孩子认识戏曲、享受戏曲。

  除了传统戏剧,“大鲸鱼”还将推出《宝贝爱中华》民族文化歌舞系列展演,让孩子们在艺术的体验中领略少数民族的风采。在首期蒙古族专场中,半开放的蒙古包将“穿越”到“大鲸鱼”的大厅中,而蒙古族特有的马头琴也会同时展出。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愚公移山、嫦娥奔月……这些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创世神话,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今年,“大鲸鱼”的舞台上还将上演一部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原创的古典神话儿童剧《中华创世神话系列——大禹治水》。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旅游
   第A2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广告
   第A25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广告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30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与“剧”一相逢 胜读许多书
孩子们,看戏去!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孩子们,看戏去! 2018-01-02 2 2018年01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