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线谱何以成为精准的音乐语言(下)
孙宇宁
  ◆ 孙宇宁

  首部记录戏曲的“跨界” 专集来自梅兰芳

  在我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上,产生过多种记谱方式,如减字谱、律谱、吕字谱等,到如今除了工尺谱还有少量民间老艺人在使用外,其他记谱方式都因过于烦琐而被人们遗忘。

  伴着阵阵擂鼓,古人们围坐一起,边游戏、边喝彩助兴——这样从娱乐中衍生了早期中国乐谱的雏形。《礼记·投壶》中的鼓谱,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我国最古老的古乐谱,大约出现在周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乐谱中出现了一些逗点符号,并依次竖行排列,还有“鼓”“半”“薛鼓”等字样,专家推测这些就是有关演奏的术语,专业人士还可以从中模拟出铿锵有力的节拍。

  约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中,记载了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的弦长比例的数学方法,史称“三分损益法”,并完整记述了我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至于这五个名称从何而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对应星宿,有的说源自五畜,还有的说是古代氏族的图腾,各种说法给音乐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表达了中国先民的不同的音乐观念。直至今日,提“宫商谱”知晓的不多,可“宫、商、角、徵、羽”这五音知名度却颇高,就如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的主题曲《龙文》中,就有一句歌词为“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这首歌多次被明星传唱,还曾上过2010年春晚。

  相比于西方的五线谱和简谱,中国古乐谱没有形成音高和节奏的精确量化和数字符号转码,仅仅是有关传统乐曲或唱腔的基本音高和节奏的轮廓记录,它给予演奏和演唱者创作的自由度和不确定性比西方乐谱大得多,因而又称之为“框架谱”。

  五线谱于1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由康熙帝敕撰的《律吕正义》续编《协韵度曲》中,详细刊载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西洋音乐理论知识,尽管当时的五线谱还只是初级形式,符号也与现今大不相同,但其通过这部刊印发行的书籍得以传播。

  初入国门的五线谱,只是用于记录和传播赞美诗。直至19世纪末,才逐渐被国人接受并使用。1930年,梅兰芳的戏曲首次被音乐家刘天华用五线谱记录下来,并出版了《梅兰芳歌曲谱》,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使用五线谱记录戏曲音乐的“跨界”专集。

  简谱在中国得以发扬光大

  简谱分为数字和字母两种,常见的多为数字简谱,其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当时,一位名为苏艾蒂的法国人用1、2、3、4、5、6、7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并编写了小册子《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18世纪中叶,因《忏悔录》一书而名声大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也向巴黎科学院宣读了《音乐新符号建议书》,提到“数字简谱”,再加上后来又有一批社会精英人士加以完善和推广,最终形成简谱,在西方也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这种记谱法自1882年传入日本。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音乐理论家之一曾志忞于1903年在一本于东京出版的中文杂志上发表了《乐理大意》一文,介绍西洋乐理知识,并以简谱与五线谱对照的形式,刊登了《练兵》《春游》等六首歌曲,这是目前国人使用简谱的最早记录。

  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也是简谱的最早传播者之一,他编著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自编出版的第一本简谱歌集。此后,简谱逐步普及到各地学校。

  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广泛开展,当时著名的流行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都是用简谱来记写的,随着这些歌曲的广泛传唱,简谱在国内普通大众中逐渐普及。

  简谱的记谱法与中国民间流行的工尺谱接近程度最高,且简谱记录音符的高低长短更简便、精确,所以简谱在我国得以长足发展,甚至有专家认为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运用得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特别是在民乐领域,简谱契合了中国民乐口传心授这一特点,因为简谱记录的只是旋律的大致框架,更多的需要师生面对面交流;而在乐器的奏法上,中国民乐很多特殊的表情力度符号,使用简谱清晰明了,如果用了五线谱则变得复杂,这些都是简谱备受中国民乐推崇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只是习惯问题,随着现代中西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民乐也采用了线谱的记谱方式。其实,在民乐领域,五线谱的“用武之地”还不少,那就是合奏时刻。当各种乐器按照不同的声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五线谱的强大功能就显现出来,这是简谱所不能匹敌的。

  摘自《北京日报》

  【 相关链接 】

  五线谱和简谱

  谁也不可取代谁

  华语乐坛上有着“歌神”之称的香港歌手张学友,曾直言自己不识五线谱,只识简谱。如今在一些音乐综艺节目的现场,也有的评委因看不懂五线谱而屡遭网友诟病。那么,五线谱真的要比简谱更“高级”吗?

  专家指出,在音乐的发展史上,人们根据各自需要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记谱法,乐器、地域、传统文化的不同,都可能产生大相径庭的记谱法。如古琴,采用的是古琴记谱法;戏曲,使用的是锣鼓记谱法。我国民间还有传统的工尺谱记谱法,现在则有最熟悉的简谱、五线谱等。不能简单地说哪种记谱法最好,只能说哪种方法相对科学,通过准确的音符及各种不同的力度符号、表情符号,尽可能还原曲作者的表现意图。

  客观地看五线谱和简谱这两种记谱法,它们都在我国音乐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取代的功能,只是它们的使用人群不尽相同而已。

  简谱,简单明了,即使现在,很多流行音乐还在使用简谱。与其他记谱法相比,五线谱具备着难以替代的优点。它用音符的符头在五条平行横线上的位置高低来记录音乐的高低,用音符的不同形状表示音符的长短,既可以直观地标示乐音音高,又能海量容纳音乐信息,尤其是在记写音域宽广、声部众多、转调频繁的大型合奏乐曲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自18世纪起,五线谱就跃居音乐记谱法的主要地位,并在当今国际上广泛应用于专业音乐领域。

  如今钢琴走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在钢琴教学中,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是五线谱记谱法,也只有五线谱能完整地表现出乐谱。同时,各类音乐团体的演奏演唱、音乐院校的教学以及广大琴童的学习,都为五线谱的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8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广告
少年刘强东
百戏图
五线谱何以成为精准的音乐语言(下)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5五线谱何以成为精准的音乐语言(下) 2018-01-06 2 2018年01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