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二孩”两周年 产科医生“忙”与“慌”
左妍
图 视觉中国
■ 红房子医院产科门诊人来人往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 一名孕妇在候诊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 跨年夜,一妇婴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在忙碌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今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满两年。除了“生与不生”的纠结,“能不能生”也困扰着许多夫妇。近日,记者走访上海多家妇产科医院了解到,分娩人群中二胎产妇约占1/4,初产妇和经产妇的人数叠加,令医护工作紧张忙碌;而疤痕子宫、高龄孕妇比例增多,妊娠风险明显增加,妇产科正面临重重挑战。

  36+生育愿望强 年龄成危险因素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刚启动,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就评估过,全市近90家助产医疗机构,每年可容纳分娩量30万余人次,这样的服务能力总体上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生育堆积,服务水平也有保证。对于可能突发的危重病人,上海依托市级综合性医院和儿科专科医院,构筑“5+6”救治网络(5家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6家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对各区的急救需求形成了有效覆盖,大大降低了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2017年,上海的各大妇产科医院迎来了政策放开后的生育叠加效应,本来就“累死累活”的医生护士都“忙疯了”。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为例,2017年建卡19114人次,经产妇5871人次;分娩量17115人次,其中二胎6095人次。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数据显示,二胎产妇比例均在25%-30%之间。

  “我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身体明明很好,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些问题?”红房子医院的产科门诊,42岁的孕妇杨女士追问医生。她不理解,自己身体向来健康,生第一个孩子顺顺利利,为什么第二次怀孕,就逃不掉糖尿病、高血压的困扰?

  “像这样的孕妇还不少,她们所说的‘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有的已经过去10年了,这10年里身体状态发生了变化,可能已经亚健康了。”红房子医院产科主任程海东说,印象中,生育二孩意愿比较强烈的是36-40岁左右的人群,前来咨询的特别多。这些人大多是70后,家中经济状况也较为稳定,政策一放开,他们自然想要“赶末班车”,再添一个孩子。

  程海东补充说,40岁虽然在职场上正值风华正茂,然而对于准备或已经成为准妈妈的女人来说,此时生育能力已经大幅度下降,后代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女性妊娠期发生各类合并症的概率也在增高。比如,超过35岁的孕妇怀上带畸形染色体孩子的概率是1/250,发生流产的概率是适龄生育者的2至3倍。在妊娠风险评分中,年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父母年纪越大,他们的精子和卵子质量也会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很多孕妇虽然在第一次怀孕时,没有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问题,但随着年龄变化,这些慢性疾病的潜在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头胎剖宫产

  增加妊娠并发症发生

  2017年,医院产科的关键词除了“忙”,还有“慌”。

  前段时间,中国首个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的《生门》再次提到了一个词——凶险性前置胎盘。这是一个听起来就很凶险的病症,很容易发生在曾经剖宫产的二胎产妇身上。一妇婴产科主任应豪介绍,去年该院产科危重抢救的68例病例中,其中就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等重症高危产妇。

  “尽管上海的医疗技术和抢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但这些危重情况仍然给产科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为了保障母婴平安,我们丝毫不敢大意。”应豪告诉记者,上世纪,我国无指征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殊不知,剖宫产已经埋下了隐患——疤痕子宫。在“二孩”政策放开前,一妇婴产科已经成立了一批主诊组,包括胎盘种植异常疾病主诊组、VBAC(即头胎剖、二胎顺)主诊组等,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一贯制全程临床管理,降低孕期风险。

  程海东对此也深有体会。救治危重孕产妇,堪称红房子医院产科的招牌。在所有孕产妇中,高危妊娠孕产妇超六成。不久前,程海东就抢救了一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这名女子第一次怀孕时剖宫产,怀二胎时胎盘植入,不仅穿透了子宫壁,胎盘还植入到相邻的膀胱。孕27周时,这名孕妇出现血尿,为了避免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只能切除子宫。

  独生子女时代,选择性剖宫产比较多。“二孩”开放之后,疤痕子宫引起的妊娠并发症增多。“不少第一胎剖宫产的女性,术后子宫疤痕由纤维组织替代,拉伸能力远不及肌肉,再次怀孕的过程中这些组织拉伸后就有可能造成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甚至子宫破裂等严重的并发症。”程海东说,目前疤痕子宫再育的孕妇中,因凶险性前置胎盘等因素造成产后大出血进行抢救的并不罕见,有的为了保命,甚至最终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术。

  重视早孕检查

  孕期听从医生建议

  “风险归风险,我们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而且应该看到,二孩政策也给产科带来了‘红利’。”应豪告诉记者,许多初产妇考虑到将来要生二胎,已经主动提出顺产意愿,加上申城镇痛分娩的进一步推广,无指征剖宫产率进一步下降。

  “虽然高龄孕妇可能出现很多问题,但这并不代表35岁以上的女性就不能怀孕了。”应豪建议,准备要二孩的妈妈,特别是年龄相对偏大的女性,应该在怀孕前做一下全面系统的健康体检,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怀孕。一旦发现糖尿病、高血压或者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苗头,在接受有效治疗后,把状况控制平稳后再怀孕。

  程海东也表示,她曾遇到过从未监测和控制过血压的高龄产妇,这些准妈妈往往在怀孕20周后从原本的慢性高血压转变成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虽然用尽各种办法,还是很难完全将其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记者采访发现,产科门诊经常遇到两种二胎妈妈,要么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认为自己“有经验”;要么过度焦虑,经常把网上的育儿知识当“宝典”照搬照做,对于医生的治疗、用药建议,反而不肯接纳。这两种极端态度应该避免。

  “实际上,二胎孕妇在观念上也是有认识误区的。”程海东说,很多准妈妈不愿意接受阴道超声检查,认为对胎儿不利。其实,B超是一种声波传导,不存在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对人体组织没有什么伤害。医学使用的B超是低强度的,低于安全阈值;早孕期检查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分钟,对胚胎来说是基本安全的,至今尚没有B超检查引起胎儿畸形的报道。为监测孕囊的部位、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早孕期阴道B超检查显然是很必要的。  

  “对于高龄二胎妈妈,尤其是头胎剖宫产者,要格外重视孕早期的检查。”程海东建议疤痕子宫的二胎孕妇在孕早期应接受阴道超声检查,确定孕囊和子宫切口的位置关系,如果早孕期发现孕囊种植在疤痕处,早孕时放弃疤痕妊娠,出血风险小,有机会保留子宫争取再次正常位置的怀孕,以避免植入胎盘分娩时发生的产后出血甚至子宫切除的悲剧。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3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全面二孩”两周年 产科医生“忙”与“慌”
生二宝,妈妈们顾虑不少
“科学家妈妈”破解出生缺陷难题
想生健康宝宝 男人也要科学“备孕”
新民晚报新视界A07“全面二孩”两周年 产科医生“忙”与“慌” 2018-01-07 2 2018年01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