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昨迎读者
~~~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昨迎读者
~~~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昨迎读者
~~~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昨迎读者
~~~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昨迎读者
~~~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昨迎读者
     
2018年01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夜“一盏灯” 温暖爱书人
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昨迎读者
徐翌晟
■ 深夜书房内景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 夜色中的深夜书房
  新年伊始,上海东北角的大学路上新开了一家“深夜书房”——一年365天,书店的灯光将一直亮到凌晨2时。昨天,位于大学路智星路路口的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正式开业,成为目前上海唯一一家深夜书房。

  在人来人往的大学路路口,地上面积只有180平方米的大隐书局占据的空间并不奢侈,而经过一排高10米的垂直且顶天立地的书架所连接的楼梯步入地下空间,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地下面积达1100平方米!在空间营造上,该书店舍弃了大隐书局一贯的新中式风格,而更具现代感,店内灯光和器具具有活泼、简洁的特点。

  瞄准目标顾客

  深夜书房的初步设想产生于去年4月,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说,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脑袋一拍凭空而来的,也非为了夺人眼球,而是基于对所属社区人群活动特点的调查。大学路附近的活动人群以年轻的两口之家、IT工程师创客、大学学生为主,“读者有需求,深夜书房也符合这些人群的作息特点。”周遭的酒吧、餐饮店都营业到凌晨,而书店却早早地打烊了,这怎么也说不过去。深夜书房的目标顾客基本在38周岁以下,以25到38周岁为主,顾客的年龄层次决定了深夜书房对图书的选择、内容的延伸,甚至书店的装修风格,与大隐书局其他连锁店有所区别。

  多种业态相融

  深夜书房地下部分则分隔出了阅读区、童书屋、美食餐饮区、录音棚、茶空间和美学屋,多种形式的业态相融。 “大音坊”位于阅读区旁,里面有朗读亭和录音棚,可为读者提供有声读物的体验。一大一小两个录音棚,配置了专业级别的录音设备,可供读者预约租用。录音棚的大玻璃窗正对着阅读区,读者看书时便能看到录音室里的录音过程,使录音棚具有了观赏性。“美学屋”为年轻女性提供美妆、美甲、服饰和手作体验。“茶空间”则是一个年轻人喜欢的茶文化体验区,除了能品茶,还有各种茶具和茶文化书籍等。

  在书籍的选择方面,刘军认为:“书籍的选择要跟着社区走、跟着读者走,而不能根据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书籍的选择就要不断作调整。”深夜书房附近创客、创意型企业比较集中,于是书店就增加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类图书的比重,亲子读物的品种和数量也有所增加。

  刘军透露说,根据读者需求,不排除延长书店经营时间使之成为24小时书店的可能性。

  深夜书房点亮的“一盏灯”,用文化温暖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爱书人。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3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扫一扫
“库鸟”身价1.6亿欧元
深夜“一盏灯” 温暖爱书人
实体书店的新追求
只会书法难成“家”
画片回溯百年足迹 物件追溯远去时光
新民晚报文体汇A08深夜“一盏灯” 温暖爱书人 2018-01-07 2 2018年01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