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越剧清唱剧《红楼梦》尝试传统戏曲新样式
~~~越剧清唱剧《红楼梦》尝试传统戏曲新样式
~~~越剧清唱剧《红楼梦》尝试传统戏曲新样式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剥离”戏
“抽出”曲
越剧清唱剧《红楼梦》尝试传统戏曲新样式
王剑虹
■黛玉与宝玉 记者 胡晓芒 摄
■宝钗
  一位观众看完演出后表示,传统戏曲特别是那些经典剧目有很多好听的唱段,越剧清唱剧《红楼梦》淡化了戏、强调了曲,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样式是能够成立的,不过从演出本身来说还是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本报讯(记者 王剑虹)昨晚,由赵志刚、陈湜、谢进联等主演的越剧清唱剧《红楼梦》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亮相。中西结合的大乐队端坐舞台中央,12人的歌队串联全场,整台演出有较完整的故事性,但表演部分明显弱化,音乐部分则大大增强,与传统戏曲的演出样式颇不相同。

  结构

  西方的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套曲结构,从这个角度来说,昨晚的演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清唱剧”。不过越剧清唱剧《红楼梦》从“格式”开始就寻求一种与传统戏曲不同、更亲近音乐的样式,比如整台演出不是以场次来划分,而是以第一乐曲、第二乐曲……来排序,在每一个“乐曲”开始时字幕上会出现这一乐曲的“主题”,如第二乐曲“读西厢”是“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萌芽”,第四乐曲“黛玉葬花”是“林黛玉感悟于自身的爱情和命运写下的一曲千古绝唱《葬花吟》”等等。可以看出,该剧的主创刻意在寻求一种不同于传统戏曲的样式感。

  尝试

  相对而言,舞台呈现反倒没有这么“激进”了,大型乐队上台在很多戏曲的演唱会上都已普遍运用,歌队的样式也早被一些戏曲表演所借鉴。而三位主要演员着戏装、有台词、有表演,与传统戏曲的“彩唱”样式或片段的表演并没有太多本质的不同。当然,从文本角度上来说,越剧清唱剧《红楼梦》还是做了相当多的新尝试,除了增加一些新创作的场次来增强宝、黛、钗的情感主线之外,对经典部分也有不少改动,在保留一些经典唱段之外,不少地方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比如第八乐曲把“金玉良缘”与“黛玉焚稿”合二为一,交替穿插,更是新创作了一段宝、黛、钗的“三重唱”来强化三人的感情纠葛。

  特色

  越剧清唱剧《红楼梦》这个作品本身是否成功,观众与业界可能见仁见智,不过这样一种尝试应该是有意义的。戏曲无论是服装妆容、表演程式还是演唱方式都极具特色,这些年,戏曲元素常被各种舞台表演样式、影视剧乃至其他艺术样式作为优质的中国风元素借鉴运用。

  而戏曲人守着“宝山”自然更有理由好好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无论是在原有的经典作品基础上创新发展做出各种经典作品的“衍生产品”新版本,还是把戏曲的一些元素单独拿来形成一种新的表演样式,都有着无尽的可能,值得探索尝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专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社会·广告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剥离”戏 “抽出”曲
上海已九百四十四岁了
《大刑伺候》此“刑”非那“刑”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4“剥离”戏
“抽出”曲
2018-01-18 2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