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上海球迷都不会陌生。10岁的时候,于海便从老家洛阳来到上海学习踢球。他在上海中远队出道,2004年才17岁的他就在客场对山东鲁能的比赛中上演中超首秀,并打入一球,可谓年少成名。随后,于海加盟荷甲的维特斯队,同样历史性地打入了中国球员在荷兰的第一球,对手还是荷甲豪门埃因霍温队。
2015年,于海“回家”了,从贵州人和转会到上海上港,5000万元的转会费一度创造本土球员的标王身价。引进于海,上港的初衷自然是想加强进攻,但慢慢地人们发现,于海的位置越踢越后。
2015年,他还是球队正牌的左边锋,并屡有进球;2016年达维离队,后腰奇缺,于海开始和蔡慧康一起为球队镇守中场;上赛季,博阿斯也用于海踢过影子前锋、中锋、左前卫、后腰、左后卫等多个位置,他简直就是“万金油”。
新的赛季,这颗“哪里需要补哪里”的“螺丝钉”,也许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从最近球队的训练安排来看,在新帅佩雷拉的手下,于海被牢牢固定在了左后卫的位置上,而原来踢左后卫的王燊超则挪到了右后卫。上赛季于海也有过踢左后卫的经历,但只是偶尔客串,现在看来,恐怕不再会是“客串”了。接受记者采访时,于海也承认:“这段时间我一直被安排踢左后卫,今年的比赛应该会更多地出现在这个位置上。”
踢边前卫的于海,突破犀利、助攻和进球能力都极强,被外界誉为“中国的罗本”。如果不是因为年轻时的那次重伤,他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成就。如今改踢左后卫,于海在进攻方面的才华和天赋难免要牺牲。不过,主教练如此决定,也是看中他丰富的经验、出色的身体和良好的折返能力。
“冬训首先是磨合球队,因为来了新的教练,新的战术打法需要我们刻在脑子里。佩雷拉对前场和后场都要求高位防守,进攻上更多的是要控制球,利用好球场的宽度。”面对挑战,于海言语中显得很自信。在左后卫这个新位置上,“中国罗本”能不能迎来职业生涯又一春?
特派记者 关尹(本报迪拜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