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击杀手:中国反舰导弹出类拔萃
陆虎
■ 中国052C型驱逐舰发射鹰击-62导弹
▲ 退役的鹰击-81反舰导弹成为展览品 图IC
▲ 鹰击-8参加阅兵
▲鹰击-83反舰导弹特写
▲ 鹰击-83反舰导弹飞出054A型护卫舰
▲ 驱逐舰上的鹰击-62导弹发射架
▲ 鹰击-62导弹发射车 图IC
▲ 鹰击-12导弹受阅 视觉中国
▲ 中国三款现役主力鹰击导弹模型
▲ 《舰载武器》刊登的驱逐舰发射鹰击-18导弹镜头
▲鹰击系列导弹饱和攻击的模拟示意图
  ◆ 陆虎

  当50多年前以色列驱逐舰被苏联反舰导弹击沉后,反舰导弹就成为海战主角。在中国,国产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列装战舰、潜艇、飞机乃至岸基车辆,性能毫不逊色于别国产品,以掠海突防、精准高效、维护简便等优点打响了“中国制造”的品牌。

  鹰击-8   “瞧!中国飞鱼”

  鹰击-8是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服役的反舰导弹。因其气动布局和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一鸣惊人的法国飞鱼导弹相似,被外界形容为“中国飞鱼”。在1984年国庆阅兵中,鹰击-8导弹方队一亮相,不少外国记者便大叫:“瞧!中国飞鱼!”

  其实,鹰击-8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海防武器,和法国飞鱼谈不上“亲戚关系”。它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发射后,导弹会快速降低高度到20-30米隐蔽巡航,直到攻击末段才拉高高度,实施冲刺。导弹装有165公斤的战斗部,一发就足以击沉几千吨的中型舰艇。更具价值的是,鹰击-8尺寸适中,不仅能部署到舰艇、飞机上,还能装到普通卡车底盘上,伪装成集装箱货车,在滨海公路上与敌舰实施游击战。

  资料显示,鹰击-8在人民海军装备量并不大,倒是改进型鹰击-81用得更多,不仅射程增加不少,还装有折叠稳定翼,减小发射装置的体积。得益于中国电子工业进步,鹰击-81的抗干扰能力达到新的高度,还加入末段蛇形机动,使敌人的近防炮、近程舰空导弹拦截效率大幅下降,是名副其实的“鹰击杀手”。顺便提一下,随着鹰击家族新秀持续涌现,早年的鹰击-8乃至鹰击-81已基本“解甲归田”,有些进入展览场馆,成为国防教育的生动教具。

  鹰击-83   “数据链导弹”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更为复杂的海上安全形势,中国启动新一代鹰击-83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央视解说员一句“国产新式反舰导弹”,让鹰击-83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鹰击-83保留鹰击-8/81的弹体气动布局,但弹体加长,并在弹体下部多出涡喷发动机进气道。此外,折叠式弹翼的前面有接收数据链的天线,可接受舰艇、直升机的导引。

  鹰击-83的典型作战模式,是先由其搭载平台上的对海搜索雷达(潜艇则用主动声呐)捕捉到目标,待锁定后经火控系统计算出射击诸元,再输入导弹制导系统中。发射后,导弹先以高亚音速掠海巡航,弹上驾驶仪使导弹在一定距离内按预定的航向飞行后,弹上末制导雷达开机捕捉并跟踪目标,导引导弹向目标机动飞行,接近目标时导弹加速俯冲,在水线附近命中目标。

  一般来讲,如果反舰导弹射程只有数十公里,只要发射平台提供中段制导就行了,一旦达到一百公里以上,就必须接受除发射平台之外的其他平台提供中继制导。鹰击-83就有接收中继制导模式,可通过战术数据链在飞行途中接收侦察/预警机发送的目标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导弹命中精度。受解放军整体技术进步的牵引,鹰击-83在作战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手段大为丰富。除了超视距主/被动对海搜索雷达外,通过战术数据系统,还能接收到警戒机所截获的信息。而且在发射后巡航阶段还能接收到数据传输装置或舰载直升机提供的目标指示信号,在一定范围内修正其巡航轨迹,强化规避能力、提高攻击的隐蔽性及命中精度。

  鹰击-62  “中华神盾”的标配

  2006年珠海航展上,一款全新的国产导弹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纤细的弹体,可折叠的平直弹翼,小巧的涡喷发动机,与中国此前的反舰导弹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被誉为“中华神盾”的人民海军052C型驱逐舰标配的远程反舰导弹——鹰击-62。

  该导弹的设计思想是追求大威力,鹰击-62重量超过1吨,战斗部的份量可想而知,显见开发这种导弹的主要目的就是攻击海上具备较强防护的大型目标。据珠海航展披露的信息称,一枚鹰击-62即可让7000吨级的大型驱逐舰重伤或沉没。

  由于鹰击-62具有比普通导弹大得多的体积和弹体直径,因此能装备更大孔径的主动雷达天线,并有足够空间装备更多电子设备,因此该导弹能在没有精确目标信息的情况下盲射到目标大致区域,然后依托自身雷达导引头寻找目标并进行自主攻击。另外,鹰击-62导弹安装有低油耗的小型涡喷发动机,能在3-5米的浪尖高度维持数百公里的长距离稳定飞行,并在整个攻击弹道中实施多次机动,极大提高了突防概率。要强调的是,目前鹰击-62还发展出陆基车载发射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海防体系。

  鹰击-12  快得让敌人“肝颤”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各国用各类舰空导弹和近防炮保护起来的水面舰艇,解放军新列装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成为当仁不让的“闪电侠”。公开报道称,它有高空弹道和低空弹道两种模式,前者射程超过数百公里,能在敌人火力圈外发射,保证发射平台安全,而后者射程要近一些,但能让导弹在距海面不到30米的高度低飞,被发现时,导弹留给目标的反应时间才十几秒,被网友形容为“快得让敌人肝颤”。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记者罗伯特·福斯特称,鹰击-12采用冲压发动机,还能通过更换导引头的方式,灵活执行反舰或反雷达作战,如果集中进行“饱和攻击”,则破坏力更加惊人。值得注意的是,鹰击-12没有刻意求大、求远,而是注重全弹体积、重量的控制,有较好的适装性,像解放军已装备的轰炸机、歼击机、军舰、潜艇、陆基发射车都能发射,使敌方舰艇特别是航母难以防御。

  鹰击-18   精密导航下的“冲刺”

  2016年11月19日晚,央视军事栏目播出某武器试验场事迹,其中一个镜头披露了新式反舰导弹发射镜头,后来被证实为解放军新式鹰击-18导弹。2017年,《舰载武器》《现代兵器》杂志相继刊出海军驱逐舰垂直发射鹰击-18的大幅照片,让军迷大呼过瘾。

  据推测,鹰击-18的攻击方式较特别,导弹垂直升空后,先利用尾部燃气舵转向,接着抛弃固体助推段,让弹体后部的涡喷发动机开始工作,进入匀速巡航阶段,等到燃料耗尽之后,涡喷发动机也被抛离,转而由前部弹体内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动,向几十公里外的目标实施“末段冲刺”。鹰击-18可能采用复合制导模式,弹体可利用数据链进行弹道修正,以改变导弹的攻击弹道或攻击目标。近年来,中国逐步具备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为大规模使用卫星导航及惯性制导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显著提高了中国中远程反舰导弹的威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鹰击杀手:中国反舰导弹出类拔萃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1鹰击杀手:中国反舰导弹出类拔萃 2018-01-22 2 2018年01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