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被称为“中央办公厅”~~~
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被称为“中央办公厅”~~~
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被称为“中央办公厅”~~~
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被称为“中央办公厅”~~~
     
2018年01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被称为“中央办公厅”
周恩来邓小平几乎每天来办公
范洁 陈凌
■ 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旧照 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本报记者 范洁

  石门一路吴江路,是上海城市变迁的缩影,既有耄耋之年的老字号和历史建筑,也有别具特色的新建高楼和繁华商圈,时光在这里交汇与碰撞。

  这里,也曾是中共中央早期在沪的珍贵记忆。1927年至1928年,在位于同孚路(今石门一路)的柏德里,一幢两楼两底石库门建筑里,建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周恩来、邓小平几乎每天都来办公”。

  局势险恶 转战上海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逆转,反共事件不断发生。7月15日,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分共”会议,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共产党被迫进行秘密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形势危急,局势险恶。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以瞿秋白为主要负责人。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将中央机关迁往上海,因为“上海的革命力量比武汉强,同时也比较容易隐蔽”。

  1927年9月底至10月上旬,中共中央机关陆续从武汉迁至上海。此前,中央已派何叔衡等到上海筹备迁沪事宜,并指示江苏省委为中央机关寻找和租赁房屋,同孚路柏德里700号(石门一路336弄9号)便成为最早建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之一。

  一正一厢,坐北朝南,楼下是客堂,楼上是办公室,看似一座极为普通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当时却是负责处理党中央日常事务的一个重要机关。1927年秋至1928年间,正值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共中央在上海领导全国各地的武装起义,整顿、重建党的各级组织和恢复白区秘密工作,以及红军初创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任务繁重,事务繁杂,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也被称为“中央办公厅”。

  任务繁重 并肩作战

  “那时,恩来同志和小平同志每天都来这里,中央各部和各地区的同志都来请示工作。”原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人员黄玠然时任《布尔什维克》编辑,他曾回忆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和邓小平,“他们非常忙,请示工作的人很多,有时还要排队在外面等。”

  当时,周恩来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书记、组织部长,邓小平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两人几乎每天都要到柏德里700号的客堂楼上办公,及时听取汇报和解决问题。凡属机关事务性的问题由邓小平直接处理,政策性的问题由周恩来亲自处理,重大问题交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恩来同志和小平同志处理工作是相互配合、并肩作战,两人是密不可分的。”

  此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的稿件,都由中央秘书处派人送到这里,经领导审定,再通过内部交通转给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毛泽民主管的印刷厂发行。

  当时,为保证机关的安全,党的各级机关都以商店、住户、写字间等形式出现,驻机关人员的公开身份必须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作为居民住宅,按照“机关家庭化”的隐蔽工作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也以住家的形式为掩护,彭述之夫妇、黄玠然夫人杨庆兰、陈赓夫人王根英以及留法学生白载昆等,均以房东或房客的身份寓居在内。

  呼吁设标 保护记忆

  年代久远,城市更迭,中共中央早期在沪机关史迹的寻访并非易事。今年85岁的夏顺奎被称为沪上“红色活地图”,上世纪80年代,他陪同诸位历史亲历者寻访了上海多处革命史迹,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便是其中之一。

  1982年5月,时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秘书长的黄玠然来沪公干,得知消息后,夏顺奎立刻请他抽空一同寻访沪上革命旧址,黄玠然还约请了当年一起从事秘密工作的张纪恩等一起前往。

  “先到王家沙附近的柏德里,这是1927年至1928年党中央机关的接头地点。”夏顺奎回忆,5月28日上午,一行人从黄玠然当时的住处锦江饭店出发,由近及远,一处一处来寻找。来到石门一路336弄弄口,向居民证实此处就是“柏德里”,进弄后黄玠然停在9号门口,经居民允许推门而入,楼上楼下走了一圈,一边回忆一边辨认,最终确认“就是这家”。

  而今,柏德里已因市政建设拆除,如何留存曾经的红色记忆?市政协委员朱少伟建议,因地制宜给中共中央早期在沪机关遗址设置醒目纪念标志,上书文字说明并显示轮廓照片。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曾是中共中央的长期驻地,红色资源得天独厚。”朱少伟强调,上海正实施迎接建党百年“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切实保护、生动展示中共中央早期在沪机关史迹,对上海挖掘红色底蕴、传承革命精神、塑造城市形象很有意义。

  专家

  点评

  乱云飞渡仍从容

  1927年至1931年,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少中共中央早期机关都在静安区域内设秘密办公或联络点,并有许多革命领袖在此领导工作,柏德里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处,因为周恩来和邓小平就在这里共事。

  2011年7月,中共中央早期在沪革命遗址纪念标志揭幕仪式在静安雕塑公园举行,为因市政建设被拆除的18处中央级革命遗址挂牌。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联络点遗址所在地块的改建工程接近尾声,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也将重新树牌工作列入计划。为遗址树牌,向先贤致敬,是不忘初心的永恒象征!

  陈凌 (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周恩来邓小平几乎每天来办公
春运返程火车票将迎抢票高峰
浦东新区:向百姓“问需问计”
杨浦区大调研 覆盖全区企业
新民晚报要闻A05周恩来邓小平几乎每天来办公 2018-01-22 2 2018年01月22日 星期一